迪趣网

​细说中印班公湖对峙始末(2):国力致胜、拜登思维

点击: 来源:迪趣网
摘要:细说中印班公湖对峙始末(2):国力致胜、拜登思维 作者:陆弃团队成员 狄云,本文授权今日头条原创首发 班公湖 上回说了中印边境纠纷的历史,笔者从“麦克马洪线”(McMahonLin

细说中印班公湖对峙始末(2):国力致胜、拜登思维

作者:陆弃团队成员 狄云,本文授权今日头条原创首发

班公湖

上回说了中印边境纠纷的历史,笔者从“麦克马洪线”(McMahonLine)说到近年的和议。这一回,我们会返回现代,继续上回没完的话题,谈谈“班公湖对峙”背后的两件事:国力是致胜的硬道理、拜登的战略思维。

回顾:班公湖撤军

日前(2月11日),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RajnathSingh)表示,印度和中国已同意从班公湖(PangongTso)撤军。2月13日,各个媒体的视频显示,两国已开始从班公湖地区撤走坦克车及步兵战车。

图为印军甲车。(欧新社资料照)

关于撤军的决定,印度国内并不能达到一致共识。印度军方与反对派各执一见。

国力是致胜的硬道理

从“班公湖撤军”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国力是致胜的硬道理”。在“撤军”之前,印度调动了大批军队到边境“拉达克地区”。古语云:“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大批军队”便需要“大量后勤补给”。可是,去年年初开始,印度也备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各行各业的生产力受到严重打击。

印度军队

截至2月14日,印度新冠肺炎确诊个案超逾一千万宗,死亡人数逾十五万人。据牛津经济(OxfordEconomics)的研究数据显示,在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减弱之后,印度仍将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在未来10年间,印度的产出将比疫情爆发前减少12%。印度国内电视台新德里电视台(NDTV)引述了这份报告,并坦白承认了:“公司资产负债压力、银行不良资产增加、非金融公司出现问题及劳动市场疲软等不利局面,可能已经阻碍了印度到2020年前的成长,这项长期的经济伤害,再加上疫情冲击,可能使得印度是全球经济体中最严重的伤害,导致印度经济成长趋势大大低于疫情爆发前的水准”。

疫情之下,印度将面临重大经济危机

因此,在“班公湖对峙”中,前线大批驻军正为印度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事实上,在“对峙”发生不久后,印度急调近三个师的兵力到“拉达克地区”,增加了三、四万兵员人数。调动完成后,印度国内马上意识到后方补给的问题。像其国内媒体《印度快报》便承认了印度军队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后勤补给。

印度军械厂

另外,国内民心不稳也是造成“后勤补给”问题的重要因素。10月5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印度军械厂从10月12日起会进行无限期罢工,以回应此前印度政府要求将这家军械厂公司化的做法。印度军械厂是一家有219年历史的工作,也是印度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军工厂。它主要生产军队所需要的榴弹炮、帐篷、枪支弹药等物资,其中对“班公湖驻军”最重要的,就是适应高海拔地区的军服和靴子等保暖用品。

1993年9月和1996年11月,中国与印度先后两次签署协定,规定应通过和平友好方式协商解决边界问题,双方互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任何一方不得在实际控制线己方一侧两公里范围内鸣枪、爆炸作业。在没有人敢开“第一枪”下,“冷兵器年代”式的打斗,只能是小打小斗,“长期对峙”成为了中印两国唯一可以做的事。再者,中印两国都拥有核武器能力,在没有必胜的把握时,谁都不想轻易打第一枪,故此只好对峙。而“长期对峙”拼的不是兵力,也不是武器,实际上是拼“后勤补给”。“后勤补给”拼的,正是两国的经济实力。

GDP增速创24年来新低,疫情或致印度经济面临最差一年

虽然,我国亦受到新冠肺炎的重创,经济发展受到某种程度的损害,但是在国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以比世界任何一国还要快的情况下,很大程度恢复了经济增长。反观印度,作为“全球经济体中最严重的伤害”的一国,他根本是一天都耗不起。故此,“体面地撤军”对印度而言,其实才是最大考虑。

在“班公湖对峙”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在“势力均衡”下,“国力”才是战争之中的重中之重。能打胜仗,军队固然重要,但国力也是战胜的硬道理。

拜登的战略思维

美国新任总统拜登(JoeBiden)上任后,马上面对前任总统川普( DonaldTrump)离任前前留下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世人所注目的,绝对是中美关系的问题。综合一堆媒体的报道,拜登似乎比川普更合理、更平和,所以大部分人都预料中美关系会改善。然而,笔者认为中美的竞争格局已经形式,作为世界“老大”的美国,是说什么也不会让位给“老二”中国。故此,中美的关系只会在表面上改善,但实际还是“竞争关系”。再者,美国国内普遍认同所谓“中国威胁论”,所以在国内选民的压力,美国政客一定不会对中国示弱。

拜登(JoeBiden)在就职前夕于19日抵达华府,向美国逾40万名COVID-19死者致意

总的来说,美国与中国的关系会维持在“斗而不破”的局面,拜登的确比川普合理,所以“吃相”会较为君子,但其“吃意”却没有改变。新加坡媒体分析,拜登上台后对亚洲有4大优先工作,包括联合盟友对抗中国、打破贸易壁垒、推动北朝鲜去核化,以及说服盟友及伙伴“这次将会不一样”。而其即位之初,便已直接表明,将结合盟友及伙伴国成立“民主联盟”,共同对抗中国在经济方面的滥权行为及违反人权的作为。他认为,团结将能在经济及外交层面带来更大的力量。

康贝尔出任白宫印太事务协调官

目前,亚洲形势错综复杂,从西亚的伊朗,到东北亚的朝鲜和俄国,各国都有直接或潜在的利益与竞争关系。因此,拜登政府成立了“印太事务协调官”一职,主管亚洲事务。其首任官员是前美国国务院亚太助卿康贝尔(KurtCampbell)。康贝尔被视为奥巴马时代“重返亚洲”(pivottoAsia)政策的重要推手之一。

美国新任国务卿布林肯曾在奥巴马外交团队中担任要职

“班公湖对峙”事件,明面上是中、印两国的冲突,但暗面上却是中、美两大世界巨头在安排亚太地区的布局。刚才,笔者也说过拜登政府想让中美两国维持在“斗而不破”的局面。而且,在新冠疫情重创经济的情况下,美国更加不想把资源用在“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地方上。因此,美国是不可能支持印度与我国发生大型冲突,因为一旦冲突发生,美国便不可避免地必须站在印度一方,如此一来,难免会发生世界级的大战,这对美国的复兴是绝无好处。

美国第七舰队所属航母罗斯福号(USSTheodoreRoosevelt,CVN-71)

总括而言,“班公湖对峙”这一个地域性的冲突,表面上是两国多年来的领土问题,但实际上却揭示了世界局势的微妙;同时,也印证了许多久为人知的道理。

作者简介:狄云,文学博士,香港文化学者,现为历史春秋网副总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