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两性喜剧电影特点以及影响的研究
美国两性喜剧电影特点以及影响的研究
一、引言
两性喜剧电影是一种在美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电影类型。这种电影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描绘了男女之间的关系和情感问题,深受观众的喜爱。然而,这种电影也一直受到争议,因为它描绘了一些社会和文化上的问题,如性别角色、性关系、婚姻和家庭等。本文旨在通过对美国两性喜剧电影的研究,探讨它的特点、演变和影响,以期更好地理解这种电影类型。

二、美国两性喜剧电影的特点
1.对性关系的描绘
美国两性喜剧电影的主题之一是男女之间的性关系。这种电影通常以男女之间的浪漫关系为主线,描绘了他们在互相吸引和互相排斥之间的斗争。电影中的男女角色经常通过性来表达他们的感情和欲望,这种描绘既有一定的真实性,又具有一定的刻意性。

例如,《睡美人》这部电影以两个曾经在大学时期有过一夜情的人为主角,讲述了他们在十年后的重逢和重新开始的故事。电影中通过对两个主角的性关系的描绘,展现了他们之间的吸引和矛盾,同时也反映了现代社会对性的态度和价值观。

2.对性别角色的挑战
美国两性喜剧电影的另一个特点是对性别角色的挑战。这种电影通常描绘了男女角色在传统性别角色上的冲突和突破。例如,《伴娘》这部电影以一群女性为主角,讲述了她们在婚礼前的各种磨合和冲突。

电影中的女性角色不仅具有传统女性的特质,如关心家庭、追求婚姻等,还具有一定的男性特质,如喜欢喝酒、不拘小节等。这种对性别角色的挑战既反映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的变化,也反映了对传统性别角色的质疑和批判。

3.对社会现实的讽刺
美国两性喜剧电影的另一个特点是对社会现实的讽刺。这种电影通常以幽默和讽刺的方式揭示了社会的一些问题和现实。例如,《好莱坞往事》这部电影描绘了好莱坞的黄金时代和60年代的社会变革,通过对好莱坞明星、电影制作和社会事件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特点。这种对社会现实的讽刺不仅反映了电影制作者的社会意识和批判精神,也引发了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4.对情感问题的探讨
美国两性喜剧电影的另一个特点是对情感问题的探讨。这种电影通常以男女之间的情感问题为主题,描绘了他们在追求幸福和理解中的矛盾和挣扎。例如,《当哈利遇见莎莉》这部电影讲述了两个朋友之间的情感发展,通过对他们的对话和互动的描绘,探讨了男女之间的情感和沟通问题。这种对情感问题的探讨不仅反映了电影制作者对人性和情感的理解,也引发了观众对自己情感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三、美国两性喜剧电影的演变
美国两性喜剧电影的演变主要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变化。从20世纪30年代的《红粉艳阳天》到21世纪的《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等,这种电影在形式、风格和主题上都经历了多次变化。

1.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经典时期
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是美国两性喜剧电影的经典时期。这个时期的电影通常以轻松、浪漫和乐观的方式描绘男女之间的关系和情感问题。例如,《罗马假日》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公主和一位记者之间的浪漫故事,通过对罗马的描绘和两个主角的互动,展现了一种浪漫的爱情观和对人性的乐观看法。

2.60年代到80年代:反叛时期
60年代到80年代是美国两性喜剧电影的反叛时期。这个时期的电影通常以反叛、反传统和反权威的方式描绘男女之间的关系和情感问题。例如,《哈罗德与莫德》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和一个老妇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两个主角的反叛和对传统的批判,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反叛情绪。

3.90年代到21世纪:多元时期
90年代到21世纪是美国两性喜剧电影的多元时期。这个时期的电影通常以多元、多样和包容的方式描绘男女之间的关系和情感问题。例如,《一个明星的诞生》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男女之间的音乐之恋,通过对两个主角的音乐才华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多元、包容和自由的文化特点。

四、美国两性喜剧电影的影响
美国两性喜剧电影对观众的影响是深远的。这种电影既可以引发观众的共鸣和反思,也可能对观众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1.引发观众的共鸣和反思
美国两性喜剧电影通常以男女之间的关系和情感问题为主题,这种主题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因此,这种电影往往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和反思。观众可以通过电影中的情节和对话,发现自己在男女关系和情感问题上的共性和矛盾,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2.对观众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美国两性喜剧电影的内容和形式往往具有一定的刻意性和夸张性,这种刻意和夸张可能会对观众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例如,一些电影中对性关系的描绘可能会让观众对性产生错误的认识和价值观,或者对婚姻和家庭产生错误的期待和价值观。因此,观众在看电影时应该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和价值观念。

五、结论
美国两性喜剧电影是一种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电影类型。这种电影的特点主要包括对性关系的描绘、对性别角色的挑战、对社会现实的讽刺和对情感问题的探讨。这种电影的演变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变化,从经典时期到反叛时期再到多元时期,它一直在探索和反映人类的情感和文化。

这种电影对观众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既可以引发观众的共鸣和反思,也可能对观众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和批判这种电影类型,以期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它。

参考文献
[1] 刘别谦与洪深早期电影的得失. 秦喜清.当代电影,2008
[2] 桑弧与刘别谦——以《太太万岁》为例. 张荣.当代电影,2008
[3] 论伍迪·艾伦电影中的当代知识分子形象. 孙慰川;覃嫦.当代电影,2008
[4] 意识形态话语的隐形书写——好莱坞电影的黄白性恋模式. 吴卫华;镇涛.文艺争鸣,2007
[5] “狂欢化”理论与电影叙事. 陈阳.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
[6] 卓别林喜剧电影对中国早期电影观念的影响. 胡克.当代电影,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