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桂:乾隆皇帝的“消防员”,为华夏开边万里的全能型名将
阿桂:乾隆皇帝的“消防员”,为华夏开边万里的全能型名将
阿文成公(阿桂)立功绝域,人但知其将材,不知其相业。如治河则改仪封、考城之新道,筹兵饷则预虑名粮增兵之耗费,皆关述系百十载利害。正色立朝,始终如一,为乾隆名臣之冠。——(魏源.《圣武记》)
阿桂,姓章佳氏,字广庭,号云岩,满洲正蓝旗(后以功抬入正白旗)人。其阿克敦是乾隆初期的协办大学士、刑部尚书,颇受乾隆信任,出身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阿桂自幼聪敏过人,对经史子集很是精通,这对酷爱汉文化的乾隆而言,非常对脾气。乾隆三年(1738年),阿桂参加了大清帝国最正式、最权威的科举考试,并考中举人,次年补授兵部主事,正式踏入大清政坛。后又转任户部郎中,军机章京等职,虽然位不高权不重,但因靠近中枢,又在兵部、户部两大要害部门工作日久,使得阿桂得以熟悉大清帝国运行的根本逻辑,打下了文武双全、军政通才的基础。

乾隆十三年(1747年),因盘踞在川西高原的大金川萨罗奔反叛清廷,乾隆以兵部尚书博尔济吉特·班第领衔赴金川平叛,时任户部员外郎的阿桂也被调到金川前线,协助清军平叛,主要任务是为大军供应粮草军需。阿桂在前线兢兢业业,想方设法为大军筹措军粮物资,保障了清军的供给。但因为大学士讷亲、川陕总督张广泗两任前线清军主将都被叛军击败,使得金川战事陷入胶着,阿桂也因为与讷亲、张广泗过从甚密,而遭受朝廷弹劾,乾隆念其父阿克敦的功劳,才对阿桂网开一面,没有处以极刑。

第一次金川之战是阿桂的首次军旅生涯,但他没有明瑞、傅恒、兆惠等名将的运气,不但没有名动天下,还险些丢了性命,后来阿桂只得在京蛰伏,以待下一个机会。乾隆二十年(1755年),大清帝国的宿敌准噶尔汗国发生内乱,乾隆皇帝力排众议,征发4万清军精锐(4万人后面跟着的是20多万民夫)远征西域。在清军摧枯拉朽的攻势下,准噶尔汗国灭亡,达瓦齐被俘、阿睦尔撒纳逃亡沙俄,清军平定西域。
不久后,占据天山以南的大小和卓叛乱,清军陷入与叛军的拉锯战中,国家用人之际,热血青年阿桂也参与了西征大军,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五月,阿桂奉命会同清军悍将富德追击节节败退的大小和卓叛军。八月,两军激战于阿勒楚尔(今帕米尔巴尔唐河北雅夫索尔西南),阿桂身先士卒,率领百余骑兵突入叛军大阵,大挫叛军锐气,富德率主力掩杀,叛军大败,阿桂一战成名。之后,阿桂追随富德一路追击叛军残部至巴达克山(今阿富汗东北部),迫使巴达克山首领素勒坦沙向清军献出大小和卓兄弟的首级,实现了乾隆皇帝虽远必诛的指示,继而平定天山南北,为华夏开边万里。

战后,阿桂奉命安抚西域,因为阿桂此前在户部工作,对民政工作很是熟悉,阿桂仿照赵充国(西汉名将)故事,在西域大力发展屯田,减轻清军的后勤供应压力,稳定了天山南北的局势,因为在西域善后工作做的好,乾隆任命阿桂为伊犁将军,成为天山南北最高军政长官,此后长期镇守西陲。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倾举国精锐发动第四次征缅战争,阿桂也被从西域调到缅甸战场。当时,清军顿兵缅军要塞老官屯城下,因为老官屯坚固异常,清军火炮无法对其伤害,阿桂遂于阵前督造三千斤重炮,曰“神威大将军”炮,清军以此炮一炮轰破老官屯大寨,缅军士气大丧,清军趁势掩杀,攻破老官屯大寨,迫使缅甸与大清帝国签订城下之盟,对大清称臣纳贡,阿桂可谓居功至伟也。

征缅战争后,傅恒病逝,再加上此前的明瑞阵亡,阿桂得以崭露头角,成为满洲名将中的佼佼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莎罗奔之孙索诺木联合小金川土司僧格桑叛乱,是为小金川之乱,乾隆闻讯后大怒,火速征发大军讨伐。而作为第一次就在金川没打好的阿桂,自然是要在金川把丢掉的面子找回来,于是阿桂与新任四川总督伊尔根觉罗·桂林分别率军分进合击,进攻金川。经过多年苦战,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索诺木出降清军,金川遂平。阿桂废除了金川地区的土司制度在此主持改土归流,将其直接纳入朝廷管辖,彻底杜绝叛乱根源。
金川平定后,乾隆封阿桂为一等诚谋英勇公、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处行走,位极人臣是也。此后,阿桂入主中枢与清宫剧中的“明星”和珅同志开始了斗智斗勇,因为阿桂的战功和威望,“明星”和珅也是经常被阿桂敲打,日子过得好生不爽。嘉庆二年(1797年)八月二十三日,阿桂病逝,享年八十一岁。嘉庆帝闻讯后亲自前去吊丧,亲赠谥号曰“文成”,以示优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