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趣网

​2021一轮复习|全知视角、限知视角和纯客观视角揭秘叙述技巧

点击: 来源:迪趣网
摘要:2021一轮复习|全知视角、限知视角和纯客观视角揭秘叙述技巧 一、全知视角 (一)别称:上帝视角,零度焦点叙事 (二)含义:全知全能的视角 (三)优点 1.自由自在:在不同人物

2021一轮复习|全知视角、限知视角和纯客观视角揭秘叙述技巧

一、全知视角

(一)别称:上帝视角,零度焦点叙事

(二)含义:全知全能的视角

(三)优点

1.自由自在:在不同人物、事件中自由切换。

2.客观全面:让读者能够了解到所有的真相。

(四)不足:降低了文本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五)注意:在不同的人物、事件中切换不好,就会影响叙述的流畅度。

(六)举例:《史记》便是全知视角。

全知式视角即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觉的视角,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描述事件中每一个人物的经历和感受。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这种叙述形式在小说创作的长期使用中,不断得到丰富,不断走向完善,曾经产生过不少伟大的伟世之作。

二、限知视角

(一)别称:有限视角,内焦点叙事

(二)含义:受到限制的主观视角

(三)优点

1.增加代入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所知有限,更有悬念,也更加真实。

(四)不足:很多情况不能了解,受到限制。

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用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五)分类

1.第一人称限知视角

(1)特点:用“我”视角来观察、讲述整个故事,并参与到故事之中。

(2)分类:

“我”是文本中的某个人物

“我”就是作者的化身

(3)分类2:

“我”讲述的是自己的故事。

“我”讲述的是另一个人的故事,“我”是见证者、讲述者,有可能是参与者。

2.第三人称限知视角

(六)举例:侦探悬疑小说一般采取此种视角。

三、纯客观视角

(一)别称:外焦点叙事

(二)含义:纯粹客观记录事物表象,摒弃一切主观思想情感。

(三)优点:作为纯粹的观察者,只提供客观表象,最大限度地保留事物的本来面貌,不进入人物内心。

(四)不足:没有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立场的渗透,没有对现象进行提炼、归类和概括,需要读者自己判断、整合和思考。

(五)举例:一部分纪实新闻报道,采取此种视角。

四、举例

(一)《祝福》

1.开头和结尾,采取第一人称限知视角,通过良心未泯的“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增加真实性。

2.回忆祥林嫂的生平,采取鲁镇人整个群体的限知视角来叙事,所以鲁镇的生活略去不说,因为鲁镇人都知道。

3.祥林嫂离开鲁镇的生活,包括被卖进山里的情节,由卫婆子的限知视角来叙述。

(二)《林黛玉进贾府》

1.全知视角和林黛玉的限知视角自然切换。

2.王熙凤出场这一段,是非常典型的黛玉视角。

3.宝黛相见时候,黛玉的视角和宝玉的视角交替出现。

第三人称叙述时既可以是全知视角

如:宝玉说到“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她生分了”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所叹者,你既为我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矣,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今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至劳怯之症。我虽为你知己,但恐不能持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泪又下来,待要进去相见,自觉无味,便一面拭泪,一面出去了。

艺术效果:直接揭示人物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便于读者了解人物。

也可以是有限视角。

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嗒嗒淌,馋人极了! 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 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里。 《天嚣》 艺术效果:“他”的视角所知有限,强化神秘的氛围,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