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趣网

​唐代诗人韦应物十首古诗,韵味隽永,意蕴悠长

点击: 来源:迪趣网
摘要:唐代诗人韦应物十首古诗,韵味隽永,意蕴悠长 韦应物,字义博,唐代诗人,因曾任苏州刺史,故世称“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为“王孟

唐代诗人韦应物十首古诗,韵味隽永,意蕴悠长

韦应物,字义博,唐代诗人,因曾任苏州刺史,故世称“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为“王孟韦柳”。他的诗歌风格淡雅自然,意境深远,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影响深远,许多名篇佳作更是被后人传颂至今。

1.

秋夜寄邱员外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在这秋夜我心中怀念着你,一边散步一边咏叹这初凉的天气。

寂静的山中传来松子落地的声音,遥想你应该也还未入睡。

此诗表达作者在秋夜对隐居朋友的思念之情。先写自己怀念友人,再设想友人也因秋兴而未能成眠。

开篇点明时间和季节,为整首诗定下了情感基调。通过写秋夜、凉天,渲染出一种孤独、清凉的氛围,表达出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以及在凉秋之夜徘徊沉吟的情景。

“空山”描绘了秋夜的寂静和空旷,“松子落”则以动衬静,烘托出一种空寂的氛围,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表达出思念友人的深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韵味隽永,情感真挚动人。

2.

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今天郡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隐居的友人。你一定在涧底打柴,回来以后吃一些清苦的饭菜。

我想带着一瓢酒去看你,让你在风雨夜里得到些安慰。可是秋叶落满空山,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迹?

这首诗融情于景,语言简洁,情味幽远,在一片萧疏淡远的景象中,既抒发出诗人无可奈何的落寞惆怅之情,也表现出诗人与友人平淡而真挚的情谊。

3.

寒食寄京师诸弟

唐·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

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寒食时,杜陵已是野草青青了。

公元786年诗人在江州刺史任遇上了寒食节,面对禁火空斋,思念诸弟,于是便即兴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从环境写起,春雨潇潇,通过“雨中”、“禁火”、“空斋”的描写,渲染出萧索、凄冷的气氛。通过“听莺”、“把酒”、“看花”等赏心乐事的活动,反衬诗人内心的孤独凄凉。

这首诗情感真挚,含蓄隽永,语言简练,意境凄美。

4.

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故乡远隔云山,不知道在哪里,归家的思绪悠长,无穷无尽。

秋夜,独自坐在书房中,看着外面淅淅沥沥的秋雨,忽然听到南归的大雁传来阵阵的鸣叫声。

这首诗是诗人韦应物在秋雨之夜、归思正深之际,听到自远而近的雁叫声,有感而作。

这首诗以设问开篇,将故园的遥远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渲染出萧瑟凄清的情调。淅淅沥沥的秋雨衬托出诗人难以言表的愁思,凄清的大雁声,刻画了典型的萧瑟凄寂的环境,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全诗语言淳朴,自然含蓄,耐人寻味。

5.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楚江笼罩在蒙蒙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时之钟。浩渺的江面上,水汽迷蒙,帆湿船重,天色昏暗鸟儿飞得迟缓。

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沾襟泪水像江面的雨丝。

这是一首咏暮雨的写景送别诗。“雨”和“暮”暗示了离别的凄凉之情。鸟去迟,海门不见,浦树含滋,突出离别的沉重和无奈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孤寂茫然、离愁无限的心境。

全诗笔触细腻,情深意重,前后呼应,浑然一体,描绘出一幅生动的送别画面。

6.

咏露珠

唐·韦应物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秋日的荷叶上凝着一滴晶莹的露珠,那是暗夜里从玄天之上坠下的。

晶莹剔透的露珠摇晃着仿佛要掉下去一样,看着它时而滚动,时而静止,才知道原来它是圆的而不是方的。

露水是秋夜的精华,使秋天的景色更加美丽。

这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巧妙地描绘了秋夜由天空掉下的一滴露水,落到展开的碧绿荷叶上,如同珍珠般滚来滚去,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7.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唐·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我们曾经一起客居江汉,每次相逢都要喝到尽兴,酒醉而还。我们离别后如浮云般漂泊不定,岁月如流水,不知不觉中已过十年。

今日相见友情依旧,欢笑依然,只是人已苍老,头发稀疏,双鬓也已斑斑。您问我为何至今不回故里?因为淮水边上,有秀美的秋山可以依恋。

韦应物在淮水边与阔别十年的梁州故人重逢,喜悦之余,有感而发,写下这首动人的五言律诗。

全诗从回忆过去到今日的重逢,十年的光阴如流水般逝去,尽管身上已经 留下岁月的痕迹,但是两人的友情依然如旧。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自然流畅,洗练概括,至今仍被后人称颂。浮云飘忽不定,象征着人生的漂泊和无常;流水则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一去不复返,抒发了十年漂泊生涯的感伤之情。

8.

淮上遇洛阳李主簿

唐·韦应物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旧游!

李主簿在临近古渡口的地方建造了居舍,卧躺着也能看见奔流的淮水。窗里的人将渐渐老去,门前的树木正逢秋衰落。

寒山上一只孤雁飞过,暮雨中远方飘来一叶小舟。傍晚时遇到我这个归客,怎能够忘记旧日同游。

唐代宗大历九年,公元774年秋天,韦应物在淮水边上偶遇过去的同僚李主簿,写下了这首五律。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是千古流传的警句。树已逢秋,人亦即将老去,这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是对岁月流逝的无奈。而门前的树已经凋零,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季节的更替,也表达了作者对怅然若失的情怀,蕴含丰富。

9.

寄李儋元锡

唐·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去年春天,在百花盛开的时节我们依依惜别,如今又是花开时节,我们已分别一年。

世事渺茫,自我的命运难以预料,春愁让人心中郁闷,孤枕难眠。

因为身体多病,我想归隐田园之间,看着城里流离失所的百姓,感到真是愧对国家的俸禄。早听说你将要来此地探望我,经常到西楼眺望,几度看到明月圆。

这是一首寄赠好友李儋、元锡的诗作,叙述了与友人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

全诗起于分别,感情细腻动人,终于相约,体现了朋友间的深挚友谊。

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深沉真挚,是一首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

10.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唯独喜欢涧边幽谷里生长的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鸣的黄鹂。

夕阳西下,暮色降临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渡口的船家也回家了,只有一叶小舟停在渡口边,随着水面的涌动,悠闲地横浮在那里。

《滁州西涧》是一首写景七言绝句,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

全诗以自然风景为描绘对象,通过视觉、听觉、感觉等感官的描述,以清新雅致的笔触,展现出滁州西涧的美丽春景,将平凡的景物,勾画成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画卷,表达出诗人悠闲恬淡的心情和脱俗隐逸的超然情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