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一代枭雄许家印的前半生
细数一代枭雄许家印的前半生
他1958年出生于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高贤乡,8个月大时,母亲患败血症。因为家里很穷,没有钱看医生,她的家人只能看着她死去。后来他回忆道:“我的独立和固执可能与我小时候缺乏母爱有关。有母亲看着你长大,你是多么幸福啊!”

从那时起,许家印就和他的父亲、祖母住在一起,祖母全权负责照顾他。虽然奶奶很爱他,但当他不听话时,脾气暴躁的奶奶会打他。父亲许贤高,16岁参军,直到1946年才因伤复员,返乡后许贤高在生产队做仓管员。

父亲因为负伤,行有所不便,并不能为家庭做多少贡献,只能在空闲的时候种一些柳树拿去卖,虽然挣不到多少钱但聊胜于无可以补贴家用。五几年的河南省自然灾害频发,庄稼年年收成不好,那时候没有几家生活是不困难的,那时候家里大部分收入来源于会酿醋的奶奶。卖酸醋的收入可以满足一家人一年的生活开支,还可以买一些肉面过年。每次奶奶去市场卖醋,许家印都跟着去。据许家印自己回忆,他此后经商的种子就是从那时种下的。

在贫穷封闭的聚台岗村,村里其他人家的孩子,早就在自己的地里帮忙干活儿了,而只有许家的孩子,抓紧一切时间上学。相比起“改变命运”的虚无缥缈,很多人更喜欢直接参加生产劳动。而许贤高告诫孩子们,想办法多读书,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改变家乡。由于贫穷,又坚持让孩子上学,许贤高的行为被看作“故作清高”。
许家印就读的聚台岗小学是一所茅草屋。上课的课桌就是泥糊的土台子,没有窗户,只要一下雨,漏雨的茅草屋就会成为一片泥塘。上学了就要住校,那时候带到学校吃的东西都是用红薯或土豆做的窝窝头,每到夏天,天气炎热,窝窝头很容易发霉,不舍得扔掉的许家印就用水洗洗继续吃,即使有时候吃的腹泻不止,他也不扔。吃的没有,穿衣当然也是问题,每到冬天,手冻得拿不动笔。即使求学艰难,许家印也坚持读完了高中。

高中时,学校组织学生去太康县参加运动会。当时学生很穷,学校也很穷。他们没有钱找地方住,一群孩子就蹲靠在路边过夜。
1999年,已经担任恒大地产董事长的许家印捐资100万元修建了一所三层楼高的小学,名为“家印小学”。

1974年,16岁的许家印从太康县第一中学毕业,由于高考制度取消,他没有了上大学的机会,这让许家印父亲感到有些绝望,努力供孩子读书就像一个笑话。许家印也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就连他自己也以为,自己的命运大概就跟祖辈一样种地当农民了。
高中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在田野里,许家印开着拖拉机,为生产队开垦土地和挖掘粪便。还被任命为生产队的副队长。同时,许家印还是一名村保安,负责维护村里的治安,保障农业生产。

1977年,中国恢复了暂停多年的高考,给了许多年轻人继续学习的机会。听到这个消息后,许家印兴冲冲的报考了清华大学,但由于时间限制和准备不足,他落榜了。村里人们甚至给他取了个外号“许清华”。但他没有灰心,住在学校拖拉机站附近一所漏水的房子里,坚持复习功课。

1978年,许家印再次参加高考。他在人口超过1000万的周口市排名第三,成为复试后的第二名大学生。考入武汉钢铁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冶金与热处理系。
考上大学后,许家印走出乡村,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城市——武汉。

纵观许家印的少年时代,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他家庭条件虽然困难,但当时家家户户皆是如此,也没有到吃不上饭的程度。村里虽然曾有人嘲笑过他们,但也没有地欺负过他们。而唯一让他与其他人不同的,就是他的父亲许贤高。如果没有这位见识过外面世界的亲人挺身力保,坚持让儿子一定要读大学 ,许家印恐怕今天还在老家务农。

自此,许家印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四年后,冶金系毕业的他被分配到事业刚刚起步的河南舞阳钢铁厂。凭着过硬的技术、社牛的禀赋以及高效的管理,许家印十年间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一步步成长为管理300多人的车间主任。

1992年,邓公南巡后,十万党政干部下海经商。时年34岁的他放弃国企干部身份,南下深圳打工,许家印很快成成为分公司的老总,与老东家舞钢开始合作。
1994年,房改启动,力推住房商品化,并正式确立预售制。看到机会的许家印带着3个人来到广州,仅一个项目就给公司净赚2个亿。

1996年注册恒大,1997年开发第一个项目金碧花园,以“小面积、低价格”的差异化定位在广州一炮打响。成立7年后,恒大称雄广州;13年后,香港上市;20年后,登顶中国,领跑世界。

2023年,恒大暴雷,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被有关部门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一代枭雄黯然退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