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首夏荷古诗词,太美了
六首夏荷古诗词,太美了
一提到夏花,让人最先想到的就是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简直让人爱死了。
今天,飞花君撷取六首古诗词,一起来感受夏荷风采。
第一首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蘋。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温庭筠《莲花》

这是一首描绘莲花美景的诗篇。诗中的“绿塘摇滟接星津”形象地描绘了莲花池水波光粼粼、星星点点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接着,“轧轧兰桡入白蘋”则表现了诗人乘坐着画舫,缓缓驶入莲花池的情景。
温庭筠在诗中提到洛神,这是一位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美女。洛神曾在波浪翻滚的河面上行走,因此,诗中“应为洛神波上袜”一句寓意着莲花池水波纹如同洛神裙摆般轻盈。这里的“袜”指的是洛神的袜子,是一种象征,代表着美好与优雅。而“至今莲蕊有香尘”,则表达了莲花的芬芳气息一直留存至今,给人以美好的回忆和感慨。
第二首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西洲曲》(节选)

这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情人的诗歌。诗中,女子在南塘采莲时,发现莲花已经开得十分茂盛,甚至遮住了她的头顶。她低头玩弄着手中的莲子,莲子清如水,让人感到清新宜人。她将莲子藏在怀袖中,但心中却仍然怀念着远方的郎君。女子仰首望着天空,希望能看到飞鸿的身影,以此来寄托对郎君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执着和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
第三首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李商隐《赠荷花》

诗人通过“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这两句,表达了他对花与叶的不同命运的感慨。花在金盆中被人们珍视,而叶子却只能被风吹散成为尘埃。这种对比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幻。
接着,诗人用“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来形容荷花的美丽和自由。荷花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生长,无论是卷曲还是展开,都显得自然而然。这种自由和天真的态度,也让诗人对荷花产生了深深的喜爱。
最后,诗人用“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来表达他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荷花和荷叶常常相互映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荷叶逐渐凋零,荷花也会失去生机。这种变化让人感到悲伤和无奈,也让诗人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
第四首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采莲曲》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采莲女子的情景。她穿着一色荷叶罗裙,在池塘中采摘着芙蓉花。她的脸庞被芙蓉花遮住,只有听到歌声时才会发现有人来了。
整首诗通过描绘采莲女子的形象和环境,展现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荷叶罗裙、芙蓉向脸两边开,都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而“乱入池中看不见”则表现了女子的自由自在和不拘束,让人感受到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最后一句“闻歌始觉有人来”,则暗示了女子的孤独和寂寞。虽然周围有美景和歌声,但她却感到孤单。这种孤独和寂寞的情感,也让整首诗更具有深刻的内涵。
第五首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李白《采莲曲》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采莲女和游走在若耶溪畔的年轻男子之间的互动场景。
首先,诗人描绘了采莲女的美丽形象:她站在若耶溪畔采莲,笑容可掬,与人交谈,仿佛置身于一个欢乐的世界中。接着,诗人用“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来形容她的容貌和仪态,让人感受到她的清新脱俗。
然后,诗人转向游走在若耶溪畔的年轻男子。他们三五成群地映在垂杨之下,享受着美好的时光。最后,诗人通过紫骝嘶入落花去的描述,表现了男子对采莲女的眷恋和留恋之情,让人感受到他的内心痛苦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采莲女和游走于若耶溪畔的年轻男子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自然环境,同时也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
第六首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这首诗是杨万里写给好友林子方的送别之作。在诗中,杨万里借西湖之景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离别之情。
首先,诗人以“毕竟西湖六月中”开头,说明时间已经来到了夏季的六月,此时正是西湖最美的季节。接着,他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来描绘西湖的美景。莲叶和荷花都是夏季的代表性植物,它们的色彩和形态都非常独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描写,表现了杨万里对于美景的热爱和对于离别的不舍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