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昆仑关—抗战时期昆仑关战役始末
铁血昆仑关—抗战时期昆仑关战役始末
#精品长文创作季#
文章内容为11047字,阅读需要10分钟
昆仑关,位于广西中部宾阳县和邕宁县的交界处,关道深长险要,东西两边峰峦对峙,绵亘不绝,邕宾公路沿着古道由南向北,盘绕其间,自古以来成为南宁北面的天然屏障,有“南方天险”之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所记载的围绕昆仑关所进行的战役就多达9次。其中抗日战争时期的昆仑关战役尤为激烈,更加重要的是,此役是国军一次大规模的步坦空多军兵种的联合协同作战,其指挥要求也颇高。
战役发起和南宁沦陷
战役背景
谁都知道,战争除了要想歼灭敌人的大量有生力量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切断敌人的补给,小到一场战役切断敌人的补给线,大到切断一个国家的物资运输线。被切断补给线的敌人往往就会不战自乱。日军自1938年起的作战重点也都是围绕着点展开。在华中地区的武汉会战中占领了武汉三镇,在华南地区于1938年占领广州。广州占领后,切断了我国自香港以及东南亚地区的物资补给,很多船只都从广州改道来到了广西的港口,陆上运输线也改由越南进入中国广西。在这种情况下广西的战略地位一下被提高,日军希望占领广西切断我们的大陆交通线,从而切断中国的物资补给从而加快战争进程。
其实早在1939年的4月和6月,日本的海军和陆军就曾先后提出过进攻南宁,遮断我国在该地区对外贸易通道的设想,海军还认为占领南宁地区后,以该地的机场攻击我国大后方贵阳等地,其航程则较武汉为近。但在1939年的5月至9月,日军参谋本部正集中精力指导其部队在诺门罕地区,对苏蒙军作战和着手组建日本在华最高军事指挥机关与成立汪伪政权,因而进攻南宁的计划也未及实施。 9月德国入侵波兰,日本政F乘此时机,于当日令驻法大使馆参事内山岩太郎,向法国政F提出,停止经由越南,向我国运送作战物资的要求。法国政F予以拒绝,在此局势下日方认为只有武力进入占领广西才可以更好的解决问题。
双方准备
为了达成作战目的,日本新上任的作战部长富永恭次少将,提出了攻占钦州湾、南宁,封锁我国与法属越南的通道和物资进口,从而达成战役目的作战思想。为此,1938年10月26日,日本大本营发出《大陆命令第375号》:“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应以一部协同海军迅速切断沿南宁至龙州之敌补给路线。”同日,还发出“大陆指第582号”陆、海军中央协定,并且明确“本作战之目的,在于直接切断沿南宁――龙州敌补给联络路线,并强化切断沿滇越铁路及滇缅公路敌补给联络路线之海军航空作战。”并规定作战时间为11月中旬。19日,新委任的中国派遣军司令西尾寿造大将下达作战命令,开始广西作战。也就是所谓的桂南会战。
富永恭次(1892年1月2日 -1960年1月14日),日本陆军中将。第四航空军司令,陆军特攻的创立者。前期一直在参谋本部任职,策划了不少对华作战计划。
日方计划:
1.第5师团、台湾旅团,在广东之钦州湾(现属广西)登陆后,沿钦州至南宁的公路两侧地区,分三路平行向北进击,攻占南宁。
2.以中村正雄少将之第21旅团为中路,直接指向南宁,并予以占领。
3.以及川源七少将之第9旅团为西路,从南宁以西的金鸡村、江西村进行迂回包围,攻占南宁。
4.以盐田定七少将之台湾旅团为东路,由邕宁渡过邕江后攻向四塘,从东面迂回南宁。
5.海军第3联合航空队,陆空军第21独立飞行队(两个中队)以航空母舰和涠洲岛机场起飞,配合作战。
6.预定首先在钦州湾企沙、龙门登陆之第9旅团,其登陆时间为11月15日。
日军第5师团,台湾混成旅团,海军第3联合航空队由钦州湾进攻南宁的示意图。
反观中国方面,对于日军的南犯意图军令部是早就有所耳闻,不过由于态势还不明显所以只能是分兵据守,待敌出击,正所谓敌不动我不动。而且广西一直都是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的传统势力范围,所以也不怕白崇禧不守土保疆。但是在战前,“小诸葛”判断日军的作战会从广州湾(湛江)登陆北上夺取柳州而不是直接在广西登陆,所以在兵力部署上十分分散,且将主力集结于柳州一线,在兵力布置上从南宁至钦州湾、防城沿岸设防的为第4战区所属夏威的第16集团军一部。该集团军有两个军、6个师及地方团队,一个军部署在广州西南的高明、鹤山地区,一个军部署在广西的灵山、钦州、防城一带。
白崇禧 (1893-1966年),字健生,广西临桂县人,回族,阿拉伯名“乌默尔”,意义与“崇禧、健生”吻合,名作家白先勇之父。国军一级上将,军事家,人称“小诸葛”。不过平心而论在此次战役中他的指挥谈不上出彩。
防守广西的部队编制和部署:
第16集团军总司令夏威,驻广西贵县
第31军军长韦云淞
131师师长贺维珍,驻广西容县(集团军预备队)
135师师长苏祖馨,驻广东高明
188师师长魏镇,驻笀羚东鹤山
独立第3和4团
第46军军长何宣
170师师长黎行恕,驻广西贵县南之兴业县(现已取消)集团军预备队
175师师长冯璜(代理),驻广西灵山、合浦
独立第1和2团
在敌军登陆的钦州湾附近,仅驻有46军的175师、新编第19师和独立步兵第1、第2团。由此可见,国军的部署十分分散,对敌主攻方向的判断也是不足的。
南宁沦陷
由于技术兵器的差距很大,特别是当时在广西的中国海空军基本没有,所以日军在钦州的登陆较为顺利。17日,日军占领钦州,防城,并立即分兵北上。18日攻新19师师部所在地小董,师长黄固组织部队在小董、大寺、贵台地区,进行层层抗击,但并未能阻止敌人。
新19师师长黄固
很多资料说黄师长只身脱逃,俺认为此种说法有失偏颇,按照各方资料当时黄固亲率一团时被日军包抄,在对态势不了解且两翼皆备包抄的的情况下黄固选择了撤退组织防线,这种做法就当时的实际情况来说是十分明智的。只是新19师战斗力一般,加上在撤退的时候师长没有组织好撤退队形,结果一撤就造成了溃败。后来他也为此被撤职查办。
18日,第16集团军副总司令韦云淞至南宁指挥所,指挥该地区的作战。19日,日军到达南宁以南约50公里的大塘、百济地区时,即调整战线并作进攻南宁的准备。23日。敌第21旅团组织了20多次强渡,仍遭到北岸守军135师的强烈反击受到很大的伤亡而无结果。24日上午,日军除集中炮兵掩护渡河之外,又集中了海军航空兵,对北岸守军进行了连续的攻击、轰炸。在北岸守军阵地遭到严重破坏、人员发生很大伤亡、而后续部队尚未到达的情况下,敌21旅团21联队的第4中队长新田宽一郎中尉,利用这一机会再次组织强渡,于10时左右到达了北岸,之后即攻占了南宁高等法院附近的建筑物,后续过江的日军则相继投入攻击。在城内经激战后守军撤离。11月24日,敌第5师团攻占南宁,并于29日举行了入城式。
日军在南宁举行入城仪式
国军的应对与昆仑关战役的准备
早在南宁战役打响的11月20日,军委会就已经下令直属的杜聿明第5军、姚纯的第36军、傅仲芳的第99军,迅速向南宁、柳州、宜山集中。并且蒋介石亲令白崇禧“非集结完毕后,不得逐次使用”。至南宁沦陷时各部都已集结到位或者即将开进到位,并且各部的集结行动没有遭到任何的敌人干扰。所以在南宁刚刚陷落的28日,白崇禧即发报准备對日军进行反攻。11月30日,徐庭瑶也发电称占领南宁的日军系登陆后的孤军,后勤补给困难,我军可以反击。12月1日,杜聿明更是在电文中直接给出了具体的攻击部署。
在以上的电文中,徐庭瑶直指敌兵力分散后勤供应不济的弱点,后面的杜聿明也是将此作为国军可以攻击的优势之一。但是,此时的军委会對日军的实际部署和兵力并不是十分清楚,所以在对战役进行构想时大大低估了日军的战斗力,甚至幻想只用一个师就收复昆仑关,这种做法使得国军在实际作战中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日军继续进犯及昆仑关沦陷
第21军司令部于占领南宁的当日,即将台湾旅团一并交由第5师团长今村均指挥,军部于27日离开钦州,于12月1日返抵广州。留在南宁的部队以第21旅团警备南宁以东地区,以第9旅团警备以西地区,42联队松本总三郎少佐的第2大队,警备南宁以东的四塘地区,骑兵第5联队及21联队森本宅二中佐的第3大队位于南宁东北的八塘地区,向宾阳方向警戒;南宁以北的高峰隘,由第9旅团41联队友野几久治少佐的第2大队进驻并警戒武鸣方向;台湾旅团驻于钦州,负责保护钦州至南宁的补给线路。在八塘地区,日军继续和我第170师激战,在12月2日的战报中“170师刻收容约及一团,135师约余数百”。不过就在当日,我第188师一个团赶到,而日军第21旅团也在其旅团长中村正雄的带领下同日赶到,于次日占领了昆仑关。
日军第5师团师团长今村均
昆仑关战役
计划确定
日军的战略意图仍然是让其主力西进占领镇南关,切断中国和越南的道路交通联系,所以从钦州湾至南宁,由南宁向东北至昆仑关,仅有第5师团和台湾旅团,而且其第9旅团也投入了镇南关方向,且部队驻守得相当分散。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于12月6日提出进行反攻以收复南宁的作战计划,并于12月8日得到蒋介石的批准,且同意动用空军主力,并将在江西省吉安的陈骥第66军调至广西、令余汉谋的第12集团军,发动攻势,以牵制广州之敌。并且集中了第16集团军,第5军,第26集团军,第37集团军,第35集团军,第38集团军共约30余万,飞机100余架,坦克200余辆的重兵集团。
白崇禧最后确立的作战方案。其具体布置如下:
(一)夏威的第16集团军,以周祖晃的第一纵队(辖170、135师、坦克一个连),进攻南宁以北之高峰隘,一部进攻南宁以东的四塘、五塘,以策应徐廷瑶之第38集团军攻占昆仑关;以韦云淞之第2纵队(即31军)从南宁以南的大塘、吴圩进攻南宁,并阻击钦州向南宁增援之敌。
(二)徐廷瑶的第38集团军,以主力歼灭昆仑关附近之敌,然后攻向南宁,协同第16集团军、26集团军围攻南宁。
(三)蔡廷楷第26集团军之46军及挺进第3纵队,向桂南的灵山县及该县以西的陆屋地区集中。破坏敌由钦州湾至邕宁的交通,重点攻击陆屋以西的小董地区,阻敌向南宁增援;第66军到达宾阳东南的古辣、甘棠之后,应从邕宁以东的永淳(现峦城)横县以西的南乡地区渡过郁江,袭击邕、钦公路以东地区之敌,破坏其交通和通讯,并阻止敌北上增援。
四)空军之任务:侦察钦州、防城海面敌舰活动与登陆情况;轰炸敌航空母舰、机场及军舰和运输船团;掩护地面部队攻击昆仑关、高峰隘;随时听通知出动,支援地面部队作战
(五)炮兵部队;主力位于宾阳以西的思陇附近,协助第38集团军攻击昆仑关;一部位于武鸣以南之双桥一带,协同第一纵队进攻高峰隘。
(六)以38集团军傅仲芳之第99军主力为总预备队。
(七)预定开始进攻时间为12月18日。
(八)行营指挥所位于迁江(来宾县城西南,红水河南岸之小镇)。
注意~这是整个桂南地区的反击方案,其昆仑关地区的计划主要是第二条。由此可见,计划已经由一开始的一个师收复昆仑关变成了一个集团军的主要作战任务了。
具体负责攻击昆仑关的计划如下:
(一)由机械化第200师和荣誉第1师(欠两个补充团)担任正面主攻。
(二)新22师由师长邱清泉指挥为右翼迂回部队,由小路绕过昆仑关攻占五塘、六塘,打击南宁方面日本援军。
(三)第200师副师长彭壁生指挥两个补充团担任左翼迂回部队,绕甘棠、长安攻击七塘、八塘,并阻击日援军。
(五)第92师从公路以南进攻七塘、八塘,沿五塘至昆仑关公路阻击增援日军。
双方兵力对比
国军此役精锐尽出,参与攻打昆仑关的是陆军第五军。该军是国军唯一一个机械化军。1938年10月,第200师奉命扩编为新11军,军长由徐庭瑶兼任,杜聿明任副军长,代行军长职务。1939年改称第5军,杜始正署军长。不过杜聿明做这个军长还是颇费了些周折啊。据杜回忆,初军政部签请杜任军长。蒋介石批示:关麟征任军长如何?于是军政部长何应钦即通知徐庭瑶和关一同去见蒋。关当面表示谦让不任军长,另保52军军长张耀明出任,蒋、何都不同意,由何另拟方案。何为机械化部队人事安定,于是就签请徐兼军长,杜为副。
杜聿明(1904年11月28日-1981年5月7日),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将领。出身于黄埔军校,后在国民革命军机械化部队任职,历任第二百师师长、第五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收复昆仑关。淮海战役被我军俘虏。
第5军
军长 杜聿明
副军长 郑洞国
少将参谋长 黄翔
少将副参谋长 罗又伦
军直属:
战车第1团团长 胡献群
战车第2团团长 郭增栋
汽车团少将团长 洪世寿
骑兵团少将团长 肖平波
辎重团少将团长 杜鸿范
炮兵团上校团长 朱茂秦
工兵团团长 吕德一
特务营中校营长 李公瑜
通信营中校营长 刘农畯
战防炮营中校营长 佟大芳
新兵训练处少将主任 彭壁生
高射机枪连少校连长 马德芳
兵站上校主任 汪启超
荣1师师长 郑洞国
副师长 胡家冀
参谋长 舒适存
荣1团上校团长 吴啸亚
荣2团上校团长 汪 波
荣3团上校团长 郑庭岌
补充团上校团长 王文第
200师师长 戴安澜
副师长 彭壁生
参谋长 张止戈
598团上校团长 高吉人
599团上校团长 柳树人
600团上校团长 邵一之
补充团团长 郭 奇
新22师师长 邱清泉
副师长 廖耀湘
参谋长 柴钊
64团上校团长 邓军林
65团上校团长 熊笑三
66团上校团长 刘俊生
补充团团长 刘建章
以上各师均直属有特务连、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搜索连、输送连、通信连等部。团辖3个营,营辖3个连又1个重机枪连。拥有苏制T-26坦克80余辆,德制装甲车100辆,美制福特卡车400多辆,摩托车40多辆。军属重炮团拥有150毫米榴弹炮24门。
戴安澜(1904~1942年),又名戴炳阳,原名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无为练溪乡旗杆戴村人。抗日名将。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1932年冬,任第25师145团团长,率部移防抗日前线北平。1933年3月,在长城古北口抗击日军。七七事变爆发后,戴安澜已升任第73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诸役。1938年,在台儿庄對日作战中,因战功晋升为第89师副师长,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1月,升任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200师师长。12月奉命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1942年3月,参加东瓜保卫战。4月25日,又率部克复棠吉。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甸北部茅邦村殉国。
第五军装备的T-26型坦克
对面日军主要是第5师团和台湾混成旅团。日军第5师团又称广岛师团,代号鲤。于1888年5月14日由明治维新时期原来的六个镇台之一的广岛镇台改编而来。当时的师团长为今村均(前文已有介绍)。该师团基干由步兵第11联队(广岛),第21联队(滨田),第41联队(福山),第42联队(山口)组成。该师团37年就进入了华北,其师团长就是臭名昭著的坂垣征四郎。和我军在平型关交手的就是该师团。台湾混成旅团由原台湾守备旅团改编而来。两只部队总兵员达到了近3万人,其中第5师团为了地形已轻装化,全部实力21945人,只有75毫米山炮20门,75毫米野炮12门,没有坦克。其中直接守卫昆仑关的兵力为步兵第42联队松本第2大队(缺第6中队)、步兵第42联队速射炮1小队、独立山炮兵第2联队第2中队、迫击炮第3大队第2中队、工兵第1中队的一个小队、师团无线电一个分队、卫生队的一部、旅团无线电一个分队。由此可见,就兵力对比上来说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兵员数量我军都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攻击发起
按照作战计划,12月17日上午11时30分,各部都对预定敌人展开进攻。按照战斗部署以荣誉第一师配属山炮、战防炮、坦克各一个连,进攻昆仑关;以编第22师从北面进攻南宁以东与昆仑关之间的五塘、六塘地区;以99军梁汉明的第92师从公路以南进攻七塘、八塘,对五塘至昆仑关约30公里沿公路狭长地带形成包围;戴安澜所率的机械化第200师,位于思陇以东、宾阳以南地区待命。
由于完全达到了战役突然性,日军防守于昆仑关的第5骑兵联队、第21联队森本宅二中佐的第3大队和配属的炮兵等部队被全面压制,并且向南宁紧急求援。第21联队长木吉之助大佐,率领部队在12月18日19时50分,分乘31辆汽车到达了昆仑关以南不远的九塘,并将联队部设于该地,随之即派出部队向昆仑关进行增援攻击。为了对该联队进行阻击,除了荣一师外,第五军其余各部队转而向南宁方向前进,收复了六塘至七塘的公路包围了第21联队。“塘”这个地名貌似有衡量距离的成分在里面。在南宁往昆仑关方向其地名标识基本都已“大塘”,“二塘”,“三塘”等延续下去。所以说,收复了七塘,就切断了八塘,九塘的退路了。
在昆仑关上,虽然荣一师很快攻占了昆仑关附近的仙女山,老毛岭,万福村,罗塘和411高地;第200师攻占了653、600两个高地,但是对昆仑关敌人的主阵地仍然没有能取得突破。直到到了18日夜晚,在第200师一个团的配合下荣一师收复了昆仑关,19日第170师也占领了昆仑关西侧的重要高地高峰隘。至此,战斗对我军极为有力,日军第21联队被合围在昆仑关前,我军已经收复了昆仑关,各部队的任务就是吃掉前面的21联队,然后沿着公路直取南宁。
昆仑关战役示意图
可是到了19日晚战局突变,先是在高峰隘地区被击退的日军利用夜晚发动攻击,当时第170师以十分疲劳,很快丢失阵地并直接败退至葛圩一带。高峰隘的战局引发了连锁反应,到了20日日军更是直接重新攻占了昆仑关。由于战局突变,20日国军前线总司令白崇禧亲自作阵地视察,亦无法收复阵地。国军在攻占昆仑关时并没有能做到歼灭敌人,而是仅仅将敌人击退,由于各部队的战斗力相差较大所以造成了侧翼被突破而主力部队也无法抵挡。就这样,到手不到2天昆仑关就又被攻占。
由于国军的进攻规模完全出乎日军的意料。直到20日,为了解救被围的第21联队,日军第5师团长今村均令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率坂田元一大佐的第42联队两个大队,继续前往增援,但到达六塘时,即被新编第22师和92师所阻止。 这时第5师团的部队,是21旅团的两个步兵联队在昆仑关;第9旅团的一个步兵联队在龙州尚未返回,在南宁城内只有纳见敏郎大佐之第41联队的两个大队(属第9旅团),因而再无部队去昆仑关增援。 位于钦州担任后方补给线警戒的台湾旅团长盐田定七少将,根据第5师团在南宁所处的困境,以“武士道”精神,主动提出以台湾步兵第1联队,增援在昆仑关的第2旅团。今村均同意林义秀大佐的台湾步兵第1联队,至五塘地区,归第21旅团长指挥。
二战昆仑关
由于战局不利,蒋介石严令前线指挥官三天之内如若还不能攻克,则军法从事。此时的第5军正面有日军第42联队,台湾步兵第1联队,还有被包围的第21联队,其中第21联队久攻不下,围而不能歼而昆仑关上的敌人还主动出击,攻下了昆仑关前的罗塘,并且和第21联队取得了联系并且其联队长也撤退到关上。到了23日下午林义秀的台湾第一联队经几次激烈战斗,终于从外方打开了国军的包围圈,与在九塘被包围的第42联队、第21联队会合。至此,我围歼敌第21联队的构想全部失败。
国军在调动奔赴前线。连日的恶战使双方十分疲劳,由于国军数量占优所以可以较快的补充战力。从图片上可以看出昆仑关地区地势险要,确实为易守难攻之地。
24日,我军调整部署,前期的突袭作战早已演变成了攻坚作战,我军仍然占有兵员优势,但是几天的持续作战以使部队十分疲劳,由于第5军是精锐中的精锐,故善能坚持,西路军的部队已经开始不断后退或者与敌胶着不能进前了。24日上午,第5军继续围攻九塘和昆仑关的日军,使敌连连发生较大的伤亡,此时包围圈内之敌,已有3个步兵联队,1个骑兵联队。荣一师则继续在昆仑关进行激战,至下午4时,再次攻克关前的罗塘。随后在其第3团团长指挥下又收复了昆仑关,可是就在收复后不到20分钟又被日军的反击所夺回,在随后进行的战斗中双方都十分疲劳,无力组织大规模的进攻。就这样,第二次收复昆仑关的战斗又以失败告终。
郑洞国发给蒋介石的战况电文,在电文中告知已攻克罗塘。可是殊不知这份大捷的电报发完不到数小时就又把阵地给丢了。
就在此时,更大的危机已经到来。在24日,第一批突破我军阻击的日军回到了南宁,随后第二批部队也开始和我阻击部队接火,白崇禧唯恐增援昆仑关导致我军进攻失败,急电西路军总指挥韦云菘:“如再放过第二批回窜的敌军,影响主力兵团方面的战局,该副总司令应受严惩结果仍被敌军主力突破。阻援不力已经是国军的老传统了,由于国军地方部队习惯于保存实力、互相推诿是造成日军回援部队得以前进的重要原因。例如冯璜于11月22日接任175师师长时白崇禧对其交代:“现在大敌当前,第16集团军各部队长官间还闹意见,你见他们时,传达我的意思,请他们好好的以大局为重,放弃成见,共同抗日。”而16集团军司令夏威则交代冯璜:“抗战是相当长期的,不可把‘本钱’一下赌光。”
击毙中村正雄
昆仑关战役中击毙日军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中将是国军取得的最大的战果之一。
中村正雄(1892年5月15日——1939年12月25日)日本陆军中将。1913年5月,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5期)毕业。同年12月,陆军少尉任官于步兵第35连队。1920年11月,日本陆军大学校(32期)毕业。历任参谋本部勤务军官、参谋本部人员、法国大使馆武官补佐官、陆大教官、参谋本部人员、歩兵第18连队大队长、日本陆军步兵学校教官、意大利大使馆武官、参谋本部人员兼军令部部人员、第12师团参谋长、参谋本部通信课长等职务。1936年任日军第12师团参谋长,随师团长清水喜重中将入侵中国东北。1939年任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长。1939年3月,晋升陆军少将。1939年11月,参加南宁攻略作战。月末南宁日军进军受挫,1939年12月25日昆仑关战役中,中村正雄被中国军队击毙。死后,特别晋升陆军中将。
中村是在率部向我军进攻时被荣1师三团首先开炮击中负伤,整个第21旅团的作战,改由42联队长坂田元一大佐指挥,就是这个坂田在此役中也被击毙。当天傍晚第5军,以各种火炮对被包围于九塘、昆仑关之敌,进行猛烈地炮击。此时21旅团的军医,正在附近的一处民房,为中村正雄进行腹部大手术。一颗炮弹,炸中了中村手术室的房顶,随之落下来的大小泥块,屋内处处是炸烟与尘土,手术至20时30分才做完。但第2天早5时18分,中村即死于九塘。也成了在该战役中阵亡最高军衔之将领。
其实本来从右翼包围九塘该是新22师的任务,但是由于新22师损失较大兵力不够使用。所以荣誉一师还派该师郑庭笈第三团从右翼包围九塘,郑团利用黑夜迅速攻占九塘西侧高地。并且成功使用炮火命中敌指挥部,后来在手术时再挨一炮~现在的中村就埋在昆仑关下。
三战昆仑关
25日,荣一师第二团在团长汪波率领下,步炮协作,攻下罗塘南高地,全歼守敌二百余人。这是很重要的突破,杜聿明传令嘉奖。经白崇禧批准,杜聿明决定集中全部兵力,一举歼灭这支日本精锐之师。于是除调回第5军全部兵力猛攻昆仑关之外,加配叶肇第37集团军所属之第66军和作为总预备队的第99军两个师,将这五个师全部用于打击八塘以南敌人援军。日军除了继续顽抗之外同时调钦州地区的台湾混成旅团部队向九塘、昆仑关方向增援。台湾旅团步兵第1联队被调至九塘一带之后,接着又调台湾旅团步兵第2联队投入战场,该联队由其联队长渡边信吉大佐率领,于12月25日20时到达南宁东北的七塘加入该地区的防御,统归42联队长坂田元一指挥,此时在该地区已集中了4个步兵联队,1个骑兵联队。
26日,国军第5军对昆仑关发动了总攻击,戴安澜将军率第200师担任正面反攻,他亲赴一线战壕指挥将士冲锋陷阵。并将自己全部的警卫力量一起投入了攻击,第200师两日内连克同兴堡,罗塘堡,653高地,但在夺取653高地时戴安澜将军被日军炮弹炸伤,戴安澜将军中弹后依然不下火线,带伤指挥战斗,整个200师的将士大受感动,奋力猛攻,一直打到界首高地附近才被日军阻击住,当第200师在界首高地被阻时,戴安澜将军则因伤势严重被部下强行送进了野战医院包扎。
界首大战是昆仑关战役中最激烈的战斗之一,荣誉第1师第3团在这次战斗中九个步兵连,七个连长伤亡!郑庭笈团长身边的司号长李均也阵亡了,团长郑庭笈本人也负了3处轻伤,界首被攻克后,日军昆仑关主阵地已在国军俯视之下,虽然九塘日军步兵42联队主力此时也正好突破阻击进入了昆仑关主阵地与步兵21联队残余部队汇合在了一起,但是此时的日军伤亡也是十分的惨重,并且丢掉了制高点,在地形上也处于劣势,这批日军的被歼灭也就仅仅是时间问题。
向昆仑关上进攻
至12月30日,据守在昆仑关南、西、北三面山上的日军,其阵地已被压缩得很小,在经日本人鹿地亘“反战同盟”工作队,以日语通过扬声器,对守在山顶的21、42联队,进行反战宣传之后,38集团军即从三面,最后围歼在该地区之敌,经坦克、炮兵、空军的猛烈攻击,最后步兵分路进行攻击,终于将固守在该地区的日军大部歼灭,1939年12月31日国军收复了昆仑关。败退的日军一部,将已埋入地下的3门野炮掘出而带至九塘。随之国军即对九塘继续进行攻击,最后收复了九塘。
31日,杜聿明致蒋介石的电文,在电文中说明昆仑关守敌已被全部消灭。至此昆仑关战役胜利结束。
国军将士在欢庆胜利
战斗结束后的昆仑关
后记
战斗到这里还远没有结束,昆仑关的胜利并没有能彻底改变战场的局势。中国军队在歼灭日军两个联队之后继续向南宁挺进,可是基本再也没有能打过九塘。随后,伤亡惨重的第5军撤到思拢休整。只留下装甲第1团第2营第7连继续参加宾阳地区的战斗。但很快在战斗中全军覆没。在来年的1月,日军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又打下了昆仑关,广西30万地方军队一败涂地。在后来的柳州军事检讨会上老蒋对很多将领做了处分。
其具体处分如下:
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督率不力,由二级上将降为中将加上将衔;
政治部长陈诚指导无方,由二级上将降为中将加上将衔;
第37集团军总司令叶肇扣留交军事法庭会审;
第38集团军总司令徐庭瑶撤职查办;
第36军军长姚纯撤职查办;
第66军军长陈骥撤职查办;
第99军军长傅仲芳撤职查办;
第36军参谋长郭肃撤职查办;
第49师师长李精一撤职查办;
第160师师长宋士台撤职查办;
第9师师长郑作民已阵亡免究,该师番号取消,改无名师;
第135师师长苏祖馨撤职留任;
第135师405团团长伍宗骏扣押交军事法庭会审;
第35集团军总司令邓龙光记功一次;
第46军军长何宣记功一次;
第76师师长王凌云记功一次
不过就论收复昆仑关一役,此次作战日军共伤亡7000多人,其中步兵21旅团伤亡5000多人,日军战后公布步兵21旅团全部高级军官包括旅团长中村正雄,代理旅团长步兵第42联队长坂田元一大佐,步兵第21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大佐全部阵亡,包括副联队长生田滕一,第一大队长杵平作,第二大队长官本得,第三大队长森本宫等中级军官全部阵亡,伍长以上下级军官也阵亡了85%以上,阵亡士兵4000多人。(参见:《**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卷,第一分册第68页)
战斗结束后,杜聿明亲率军官登陆昆仑关。
当然此役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首先在战前老蒋就在南岳军事会议(1938年11月)上“判断敌人绝不攻南宁”,而将桂南部队调粤西江导致北海防务松懈。第二对于白崇禧的指挥老蒋也明确的说了“此次宾阳部署亦不对”。不过平心而论你最高指挥战略判断失误所以白也是没有办法,处处要守可是兵力有限。第三就是国军的老毛病,各派你来我往保存实力,最厉害的中央军第五军明确说了不可“分开使用”。所以白崇禧当时对这支最强的部队基本没有调动能力,如果在战前将此部队作为总预备队放置在南宁周边恐怕日军就不会这么顺利了。第四国军的步坦协同依旧糟糕,这无非是训练不足,基层军官能力有限所致。
就像戴安澜在战后上报的“陆军第二百师攻略昆仑关战斗祥报”中指出了战车使用的几点问题:“敌常设各种侧防潜伏机关,攻击前应以小战车一辆先行搜索敌战防炮之位置,继以我战防炮及重炮兵器破坏之确实,将其消灭始可攻击前进。否则既不能发挥战车之威力,反遭无益之牺牲不若不用。例如,此次敌人在昆仑关作战不敢使用战车。战车使用无论攻防应构筑工事,以减少损害。”
不过此战也让国军深刻认识到了战车协同作战的威力,桂南会战后,国民政府军委会在柳州机械化学校旁的大山洞中召开西南高级将领会议,并举行了一次战车演习。可是战争拼的是国家实力,工业不健全没有自造能力的部队永远是不完善的。恐怕,这也是国军占尽了兵力装备优势却依然损失惨重的原因吧!
抗战胜利后,为了纪念为国捐躯的同胞,国民政府在昆仑关战役旧址建立了“陆军第五军阵亡将士纪念塔”和“陆军第五军阵亡将士公墓”。
备注:原文作者鲁尔河孤狼,2012年2月10日发表于兵戎军事论坛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