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趣网

​非典型高考生张一一:我的孤独 谁懂

点击: 来源:迪趣网
摘要:非典型高考生张一一:我的孤独 谁懂 张一一,湖南湘阴人,作家,现居北京。擅长炒作事件,十年前以追求李湘而闻名,现每年参加高考。图为他刚走出考场时自拍,在朋友圈上说,

非典型高考生张一一:我的孤独 谁懂

张一一,湖南湘阴人,作家,现居北京。擅长炒作事件,十年前以追求李湘而闻名,现每年参加高考。图为他刚走出考场时自拍,在朋友圈上说,英语放弃,因觉得没什么卵用。

他穿着青衫,短袖,中式复古扣子,一副习武人士打扮。与生人见面时,递上的名片制作成“武林秘籍”的样子。

在北京有个工作室,主要承接艺人经纪、景区或企业营销策划等,小有成就,他已摒弃早年动辄宣称“裸奔”的炒作行为。

这是五六年后,我再次见到张一一时的印象。

在长沙湘江边一个茶馆里,他正襟危坐,笑称现在每年都参加高考,今年是第六次。

为何一定要参加高考?一是因为当初压力大,考得不够好,时常梦回高考,算是情感补偿;二是因参加高考,会觉得自己变得更青春了。

他不排除有自我营销目的,考场内外,考生、家长、监考老师、巡视员等都跟他合影。

长沙,涂氏小杯茶。不在乎分数,考上也不上,活到老考到老,高考已被张一一视为一项“行为艺术”。图/耿志方

1 “炒作”

提及张一一,或许很多人会跟炒作、浮夸等联想起来,这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十年前他是当仁不让的网红,给李湘写下“史上最牛情书”,如果不答应嫁给他就裸奔;

接着,他声称“莫言获奖,我就裸奔”;

后来,他参加高考,扬言“作文不拿满分就跳江”。

当然,这些多是雷声大雨点小,要么在温泉“裸奔”,要么在无人时刻“跳江”。他把“最终解释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有好事记者,登录京东、当当等电商网站,发现张一一有两本正在卖的书,留言有的为:

“内容一般,却自吹得很肉麻。”

“书里错别字太多,制作很不尽心。”

诸如此类,“争议”由来已久。

对此,张一一不无夸张地说,这是他的“原罪”,并称,“裸奔”、“跳江”等都是文人的一种修辞,是“一个没有社会背景、没有学历的屌丝想要改变自身和家庭命运的无奈之举”。

2“努力”

张一一放下手中的茶杯,进一步解释,那时他是孤独的。而像他这样的草根,如果不能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孤独,在这个拼爹的年代不会有任何机会。

他家是湘阴县农村的,是穷苦孩子,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小时候父亲在外做生意失败欠了许多钱,法院经常去他家抓人、封门,在乡邻异样的眼神中,他从小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出人头地。

以为只有高考这条路,但所就读的高中是在乡镇上,教学质量不能跟县城或省城等地方的中学相比拟。

那时他又比较偏科,语文是他最为擅长的,但英语等不敢恭维,150分的试卷只考了50多分,最终,高考落榜。复读一年后,他终于考上了省内的一所高校。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年轻的张一一也有个作家梦,于是他使劲创作,想当个作家。

他写作了数十万字,挨个敲出版社的门,大多被拒之门外,别人认为他没名气,出书没人看。

这让他一度非常沮丧,大学学业没能正常结束,毕业证都没拿到。

在一个文凭就是敲门砖的时代,想在社会上找个看上去体面的工作,无异于登天。

他在长沙一家广告公司当小职员,从300块一个月的实习生做起,最怕老板问他要毕业证,每天心中充满恐慌。

直到自己的策划才能逐渐体现,获得公司认可,他这才心有一定的安全感。

3“出路”

张一一说,以前那些糟糕的形象,其实都是他想要生存、要获得认可而付出的代价。

事实上,他摸到了这个社会的“痛点”,知道人们爱关注什么,比如两会、高考、春晚等。

接着这些话题,他不断制造热门,并且学着逐渐不那么低俗,自己成了不折不扣的网红。

于是,有出版社的领导看上了这点,要出他的书。

张一一至今记得,第一次收获版税将近两万元,那是2004年的样子。

他在长沙高桥大市场那的招商银行,取款后放在桌子上,反复一张一张数了两三遍,数了差不多半小时。

为什么?因为没见过那么多现金。

他绘声绘色地描述,乘坐公交车的经历,将钱揣到怀里,胳膊夹紧,刹车时,他怕钱撒出来,宁可一个趔趄摔坐在地板上。

讲到这些时,他眼中闪烁着一个农村淳朴少年的光芒。

张一一那一刻觉得,误解他的所有评价都是那么微不足道。

4 “梦想”

一发而不可收,他先后出版《努力》、《出路》、《炒作学》、《反红楼梦》、《我不是人渣》、《第三只眼看国人》、《新百家姓》等十来本书。

张一一说,不在乎别人说这些书粗制滥造,他声言,作为一个作家,是为出书立传,并非一定为了销量。

他最近出的一本书为《中国梦·农民梦》。

谈及这个,张一一说这是缘于两三年前,一次他回家时得到的启发,当时身在农村的老父亲告诉他,村民们除了买地下六合彩、打麻将、看电视,就没什么正常休闲活动了。

比较忧心的他做了个决定,在当地发起举办了“农村文化月”十大主题活动,除了农民才艺汇演、农民棋王象棋争霸赛、到农村中小学开讲座、每年带农村学子去韶山和岳麓书院等地之外,还给农民出书,设立“农民文学奖”。

其中,一位农民模仿骆宾王《咏鹅》,写了首诗《咏鸡》,斩获头奖,张一一自费奖励了他一万元,相当于1字556元。

“鸡,鸡,鸡,尖嘴对天啼。三更呼皓月,五鼓唤晨曦。”

——七旬农民危勇

这事不得了,网上爆红,引起山东省领导注意,因为山东是农业大省,领导认为这是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举动。

到今年,张一一个人赞助发起的这个农村文化月”活动已举办到了第四届,河北、吉林、山东、四川等地纷纷响应,活动被称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中国小城镇文化建设的典范之作”。

长沙客(微信号:thechangshaer)注意到,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给予了张一一策划的这个“农民文学奖”整版文字报道。

张一一已很大度,他不想有过多的笔墨谈及自己,他让大众日报的记者,多采访当地农民。

是的,我想他现在已找到了一种“安全的活法",尽管小有成就,他仍然不认为自己已成功,只给自己打55分,就像他在这次高考作文中提到的那样:

人生每次都想考100分总是有点累,有点难,55分却可以攻守一体,进退裕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