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见的宣传画:《黄鹤楼》
听得见的宣传画:《黄鹤楼》
视频加载中...
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正在举办“犹记峥嵘岁月稠——宣传画中的家国情怀”原创特展,在这个五月与六月的时间里,将通过10幅宣传画,感受祖国发展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今天让我们走进第7幅宣传画《黄鹤楼》。
这幅画作也是在其间展出的一幅--章育青于1988年创作的作品《黄鹤楼》。章育青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年画专业画家,擅长制作大型年画。

画作中,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最高层门匾上写有“楚天极目”四个大字的黄鹤楼直入眼帘,围绕着黄鹤楼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盛开的桃花和络绎不绝的游人,其中,一群穿着不同服饰的人正在拍照留念,引来游人驻足观望,他们的侧后方,一个手举红旗的男生正带领10余名少先队员走来,他们脖子上的红领巾格外耀眼。景区外,房屋错落有致。由近及远,武汉长江大桥将黄鹤楼与龟山电视塔紧紧相连,正是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诗作中“龟蛇锁大江”和《水调歌头·游泳》诗作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真实写照。
黄鹤楼,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的称号。相传始建于三国时代,当时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历史上的黄鹤楼因各种原因被多次焚毁,最近的一次黄鹤楼被毁,则是在光绪十年,一场大火将黄鹤楼化为灰烬。直至新中国成立,重修黄鹤楼才真正地被提上日程。1985年,时隔百年,择地重建的黄鹤楼终于建成并对外开放。
现在的黄鹤楼作为武汉地标性建筑,不仅配有黄鹤楼文化主题公园,展示有《江天浩瀚》大型壁画,还加入了科技元素和时代特色。白天登楼,龟山电视塔、武汉长江大桥、两江四岸的壮美景色,仿若一幅无与伦比、五彩斑斓的画卷,在眼前慢慢铺展开来。夜晚,景区通过“光影+演艺”的方式,打造出辛氏沽酒、崔李题诗、岳飞点兵、仙子起舞以及黄鹤楼变迁等沉浸式故事场景,观众既可着旗袍、汉服在多个场景中穿梭漫游,沉浸体验黄鹤楼千年文化,亦可登楼鸟瞰武汉绝美夜景和长江灯光秀,用另一种视角体验大江、大河、大武汉的雄奇与隽美。


以上文字、图片资料均由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