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复旦才子林森浩:投毒舍友被判死刑后,百名师生却为他求情
2013年复旦才子林森浩:投毒舍友被判死刑后,百名师生却为他求情
林森浩
文 | 古史名鉴
编辑 |古史名鉴
复旦高材生因琐事毒杀室友,177名同学上书求情,二审依旧维持原判?
和同寝室室友发生矛盾该如何解决?相信大家在学生时代对此都会有过困惑,在这一点上,即使是知名学府的高材生也会烦恼。复旦大学曾出现的林森浩一案一经报道就引来无数路人的关注。看过的人多数高呼:“谢队友不杀之恩。”
2015年1月的一天,一起复旦高材生投毒案空降热搜,一时间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在此之前,名牌大学高才生这个标签在大家眼里几乎便代表了品学兼优,是众人眼中绝对的高素质,高智商,高情商的代表。但当真相曝于人前之后,大家才意识到,抛去高材生的光环,,他们也有着普通人的诸多烦恼,有着当下年龄段多数人的许多想法和冲动。
林森浩
林森浩案两位主角:林森浩、黄洋
林森浩,1986年出生的林森浩来自广东汕头的一个贫困家庭,家里兄弟姐妹五人,靠父母赚钱养活。因为家庭的贫困,林森浩从小就知道读书是这个家庭的唯一出路。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带着父母的殷切期盼,2004年,林森浩以780分进入中山大学医学院。用一个词形容便是寒门贵子,经过六年本科,林森浩获得学校保研名额,于2010年八月来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读研究生。却因为家庭条件没有选择读研,而是在找了一份薪资待遇不错的工作、接下来一年他一个人住在宿舍,直到同级同院不同专业的黄洋入住宿舍。至此两人成为室友。
再来说黄洋,1985年出生于四川自贡。虽然是家里的独子但家庭也并不富裕,其父亲从地方国企下岗后去当地中学找了一份宿舍管理员的工作。是复旦大学耳鼻喉科2010藉的硕士研究生。2013年考取了博士。的可以说两个人的家庭条件其实是差不多的。两个人最初的学医的原因也大致相同,都是因为母亲身体的疾病,想要让母亲过上舒坦日子。
两人关系
案情发生后,许多媒体所说的事件起因都只是林森浩的单方面说辞。但实际上他们还有一位室友逃过一劫。因为小编并不是当事人。所以只能从他们室友的自述中尽量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这位室友名叫葛俊琦。与他俩家庭条件不同的是,葛俊琦的家庭条件要更富裕一点。因为平时课业的繁忙加上圈子的重合率不高。
这三个人的日常交流其实并不多。黄洋的朋友主要是同门师兄弟和本科同学。林森浩的则是同级硕士。葛俊琦是上海本地人,还有交往多年的女朋友,因此周末常回家。所以理论上林森浩和黄洋的相处时间反而更多。通过葛俊琦的自述可以知道:黄洋比较喜欢追求公平意识,经常和室友聊喜欢的女孩,明星和一些实时新闻。林森浩则是喜欢聊一些专业问题。
虽然家庭条件相似,但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两个人的生活作风也非常不同。例如在改善生活上。黄洋是独生子女,因此挣到钱后注重于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例如黄洋的父亲回忆黄洋生前:“他读书8年没让家里花过一分钱,他赚钱了我们也不许他寄回来,怕给他增加负担。”但即使如此黄洋依旧给父母买穿的用的,通过别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孝心。而林森浩则是直接的节省下来寄给父母。因此林森浩自己也承认自己不懂生活,说:“小时候家庭不允许,成长中疲于学习工作。”关于黄洋的性格,有多位证人表示,黄洋平时为人强势,喜欢炫耀自己。说话很直,因此有时候会伤人而不自知。对于两者的性格,
葛俊琦评价道:“我觉得林森浩和黄洋提高生活品质的方式不同,
林森浩看重自己以后的发展,黄洋喜欢看国外电影,他更追求比较文艺有感觉的生活。”“说黄洋强势,这个看你怎么理解。黄洋跟林森浩开玩笑,这个有的。比如拍拍他的肩膀,喊他‘屌丝’男生之间调侃一下嘛。黄洋有过林森浩不注重生活品质的意思流露,但不是讽刺,他可能觉得自己和林森浩之间关系好。开的起这种玩笑。黄洋对着林森浩开玩笑,林森浩有时候不搭理他,不知道是不是不爽的表现。”
林森浩
心怀不满,暗下杀手
2013年2月,林森浩与黄洋在饮水机的水费方面产生分歧,因此林森浩提出自己另外买水喝,对此葛俊珂回忆道:“2010年我们宿舍就买了饮水机,当时林森浩我们四个人(有两位是原先的室友,黄洋在其走之后搬入宿舍)平摊费用,一直没闹过不愉快。”“我没详细问过他俩闹什么别扭了,既然这样了,那我觉得我和黄洋两个人买也没问题。”
2013年3月按林森浩后来的供诉,周六晚上他在别的寝室与朋友玩游戏,这时黄洋也走过来,并说马上就是愚人节了,自己有一个整人的想法。随后讲了一个笑话大意是热水泡脚让人尿床。林森浩陈述说自己当时看着黄洋得意的样子心里很不爽:“你要整人,那我先来整你一下。”
黄洋
第二天,林森浩和同学吕鹏按照之前的约定来到中山医院11号楼担任核磁共振实验志愿者。根据吕鹏的证言在检查进行大约一个小时后,林森浩找吕鹏借了放有自己实验用品的204室的钥匙。并用自己要拿东西的借口,让吕鹏拿了一个黄色医疗废弃物塑料袋给他。此后林森浩便来到204室拿走了自己此案的作案工具,一瓶装有二甲基亚硝胺的原液瓶,以及原液瓶旁边的注射器,里面大概有2~3毫升的二甲基亚硝胺。
二甲基亚硝胺是一种黄色油状液体,气味刺鼻。事后通过公诉方的侦察实验可以得知,原液瓶里的药品含量达到约52毫升,而正常情况下对于一个65公斤的人来说,3毫升左右的二甲基亚硝胺便足以致其死亡。
回来后,林森浩两手空空地回到工作地点,归还了钥匙,此时工作房间右手边楼梯下方的墙角就藏着那个装有毒物的黄色塑料袋。直到晚上吃完饭要回宿舍,才再次取回来并带入宿舍楼内。十几分钟内林森浩便完成了投毒。因为黄洋的喝水杯是白色马克杯,于是他研究了一下后,用左手把水桶往内侧推开,沿着下凹槽把瓶子里的原液全都倒了进去。甚至把注射器里的也都加进了饮水机。在做完这些后。便出门扔掉了塑料袋,甚至因为黄色袋子过于显眼特意而将其和原液瓶的外包装扔到第二教学楼电话亭旁的垃圾桶里。
法庭上,林森浩说自己是在自欺欺人,他反复想着黄洋喝下去的只是一小部分,而且在林森浩负责的实验中,小白鼠大部分没死。“反而到后期生龙活虎”,他说他认为黄洋肯定会发现,因为二甲基亚硝胺是黄色油状的,气味浓烈,他只是等着黄洋来质问他是不是动了手脚,因此不再思考后果,只想着随它去吧。因此在3月的最后一天晚上,黄洋回到宿舍,林森浩并没有提醒他水被下了毒,当黄洋喝了一小口后直接喷吐出来并且干呕时,他躺在床上沉默不语。当黄洋没有察觉不对去洗接水的杯子时,也无动于衷,甚至无事发生一样的和同学一起出门去拿医师从业资格证。
林森浩
投毒元凶毫不担心,给受害者检查身体隐瞒真相,供词中多次提到这是“侥幸心理”
在喝到有毒的水后,黄洋一开始以为只是水里有细菌引起了肠胃炎。自己去看病的同时还叫室友葛俊琦不要喝饮水机里的水。也正是这一举动救了葛俊琦的命。从这天起,黄洋的身体状况一天天恶化,一直到在ICU痛苦哀嚎着离世,林森浩中间多次从朋友那里听到过黄洋的病情,多次和同学一起去探望黄洋,还在中毒三天后亲自为黄洋做了CT,并见过好几次黄洋的家长。在此期间,林森浩对自己下毒之事闭口不谈,只是有一次和黄洋三姨在走廊里提过,做好肝移植的准备,却又不说明原因。
就这样,黄洋痛苦地躺在病床上,由于病情急转直下,主治医师和黄洋的师兄他们共同的同学也在积极帮忙寻找线索。当接到要检查水样的通知时,林森浩有些担心于是将水桶放到宿舍公共的卫生间中并寄希望能挥发掉一些东西。在水样送检途中,室友葛俊琦也同时在想会是以为什么问题。当看到黄洋病例上的诊断结果:急性肝衰竭。突然思考了起来。他想到林森浩曾经说过自己在用一种会导致肝损伤的试剂。。但直到此时也没有人怀疑过会有人故意投毒。直到现在林森浩也从没有过对自己行为的补救,相反我们看到的却是,下毒,眼看着室友濒临死亡,正常生活。当葛俊珂想到并查询了试剂名称和效果后,他果断给黄洋的师兄发了短信,因此也被警方怀疑,差点错失真凶。
随后,黄洋的送检样本中果真检测出了N-二甲基亚硝酸,而此时黄洋早已时日无多。直至4月16日黄洋抢救无效去世,林森浩被刑拘。此案经过两次审理最后依然坚持初判,林森浩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并剥夺政治权益终身。
此后,媒体争相报道,但对判决结果从媒体到网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作为旁观者,你认为这场判决是公正的吗?林森浩应该被宽恕吗?你怎么看?
黄洋的家人
结语
我们虽然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喜好。但我们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内心处想的是什么,一定要合理释放自己不好的情绪,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不足。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尊重身边的每个人,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