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趣网

​美国物价一夜暴涨!民众疯抢商品,背后隐藏着什么真相?

点击: 来源:迪趣网
摘要:美国物价一夜暴涨!民众疯抢商品,背后隐藏着什么真相? 导语: 2025年4月,美国超市上演魔幻一幕:货架上的中国电视机、方便面、日用品被抢购一空,部分商品甚至出现“限购仍断

美国物价一夜暴涨!民众疯抢商品,背后隐藏着什么真相?

导语:

2025年4月,美国超市上演魔幻一幕:货架上的中国电视机、方便面、日用品被抢购一空,部分商品甚至出现“限购仍断货”的奇观。这场由物价暴涨30%引发的囤货潮,背后是贸易政策、供应链危机与民众焦虑的复杂交织。究竟是什么推高了美国物价?为何中国商品成为“救命稻草”?本文带你揭开谜团。

疯抢商品画面

一、物价暴涨30%的三大推手

关税政策的“回旋镖效应”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4月2日签署的“对等关税”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部分国家税率更高 。这一政策直接导致进口商品成本飙升。例如,中国制造的电视、日用品等若被加征关税,零售价可能上涨数百美元 。经济学家警告,美国消费者将承担90%的额外成本 ,而耶鲁大学预测,普通家庭每年可能损失3800美元购买力 。

供应链“多米诺骨牌”崩塌

美国的全球产业链布局因疫情、地缘政治等因素持续受挫。从原材料采购到物流运输,各环节均出现梗阻 。例如,东南亚工厂复工缓慢,导致美国依赖的中国供应链更加关键。有零售商坦言:“离了中国货,货架得空一半!”

疯抢商品画面

通胀预期的自我实现

美国通胀率已连续多月高于5%,工资上涨与房价攀升形成“价格-工资螺旋” 。民众对物价上涨的恐慌心理被放大,催生“越涨越买,越买越涨”的恶性循环。正如亿万富翁马克·库班所言:“即使美国本土商品,也可能借关税之名涨价!”

马克·库班

二、海信电视遭疯抢:美国人的“避险经济学”

性价比碾压本土品牌

中国商品凭借稳定的供应链和价格优势,成为通胀下的“硬通货”。例如,TCL 115英寸电视售价仅1.3万美元,而三星同尺寸产品高达15万美元,价差超10倍 。海信电视因画质优、价格低,市占率5年内从5%飙升至15% ,甚至有美国家庭直言:“买一台中国电视,省下的钱够囤半年日用品!”

疯抢电视画面

关税恐慌催生“未雨绸缪”消费

特朗普关税政策落地前,民众争相提前囤货。纽约市民佩格罗为抢购最后一台海信电视,辗转多家商店并致电店员“求预留” 。类似案例遍布全美,从全职妈妈到企业高管,均加入囤货大军 。

疯抢商品画面

社交媒体放大“中国制造真香”效应

TikTok上中国商品测评视频播放量破亿,美国主妇安利“中国空气炸锅省电30%” 。这种口碑传播进一步刺激抢购,形成“越抢越缺,越缺越抢”的循环。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三、连锁反应:谁在为贸易博弈买单?

短期冲击:沃尔玛等零售商被迫对卫生纸、瓶装水限购,非理性消费涌现(如囤积园艺工具、汽车零件) 。

长期隐忧:美股三大股指两日暴跌超5%,纳斯达克进入技术性熊市 ;摩根大通警告,贸易战或使全球经济衰退概率升至60% 。

历史警示: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曾加剧大萧条,如今相似政策恐重蹈覆辙 。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结语:全球化时代的生存启示

这场抢购潮暴露了美国供应链的脆弱性,也印证了中国制造的不可替代性。当纽约市民为抢一台中国电视奔波时,贸易战的代价已清晰可见——普通人成为政策博弈的“温度计”。历史反复证明,筑墙设垒终将反噬自身,唯有合作才能破解通胀与短缺的困局。

互动话题:你用过哪些“真香”的中国制造?欢迎留言分享!#中方对原产于美国商品加征34%关税##美国商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