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趣网

​万字长文,奏响领导者进化三部曲

点击: 来源:迪趣网
摘要:万字长文,奏响领导者进化三部曲 在我内心,一直住着一个震撼心灵的故事,那就是电影《冈仁波齐》中的朝圣者们。一年时间,他们经历风霜雨雪、意外频发、身体病痛等,每天坚持

万字长文,奏响领导者进化三部曲

在我内心,一直住着一个震撼心灵的故事,那就是电影《冈仁波齐》中的朝圣者们。一年时间,他们经历风霜雨雪、意外频发、身体病痛等,每天坚持以三步一叩首的方式拜了2500公里,来到心中的圣山......就像一首藏族歌曲唱的:黑色的大地是我用身体量过来的,白色的云彩是我用手指数过来的,陡峭的山崖我像爬梯子一样攀上,平坦的草原我像读经书一样掀过……每当我浮躁的时候,这个故事就像心学带给我的安定一样,让我触摸“临在当下”的心流,以坚持每天思考的方式,一步一步接近心中圣地......

这篇文章,是我在自己微信朋友圈近半年思考内容的基础上整理而成。我认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战略力*领导力*心力的涌现,所以本文分成了战略力、领导力、心力三部曲,共计10个小节。给自己一个阶段性总结,也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有意义的启发。

第一部 战略力

一、关于战略

1、彼得德鲁克说,战略不是预测未来,而是决定我们今天做什么,才有未来。

如优秀的管理团队日常所做的,战略决定了我们招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取舍,聚焦什么样的事,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而正是这些决定了我们的未来。

2、战略力*组织力*人才力,是一套乘法,任何一块弱,都打造不出好产品和好服务。

3、再小的组织也要有战略。另外,企业的一切投入分配都要从战略出发,包括但不限于高管团队精力分配、预算分配、人才布局、客户定位取舍、经营重点选择等,即一切资源都服务于战略目标。

4、我们不能因为活下去的压力,而不对战略做深入思考。有两种活下去的逻辑:

一种活下去是为了更好执行和推进战略,如马化腾创业之初想尽各种办法赚钱养QQ,华为赚钱养研发等。活下去是策略,战略实现是活下去的希望和目的。

另一种活下去就是什么赚钱做什么。只为了赚钱,没有战略牵引,不断换赛道和模式,很多时候赚的都是短周期的钱,很多企业在这个阶段循环往复、无法突破。其实,赚钱和战略相互促进,才能进入增长飞轮式的发展。

5、一位卖家兄弟温总说,顺势而为,一是顺趋势而为,二是顺优势而为,才有成事的基础。

6、顺其自然,关键点在于先明自然之道,然后顺自然的道而为,所以高手都是明道者。包括天道酬勤也是,重点在于明天道,然后勤,而不是以勤奋之姿求天道之赐。

于企业家而言,战略的本义,就是明商道,以商道为宗,聚合人才,来促发展。正如孙子兵法所言,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7、熵增与周期

顺时而动,明时者,其实是明周期者,而不是投机取巧的押注。万物有周期, 产品有生命周期,人才有能力周期,战略有趋势周期。周期的本质是熵增的过程。

万事有熵增,高手能借势做到熵减。高手能借大熵增周期的势能,换小熵增的周期延续。如地球借太阳的周期势能,延续地球生命的熵增周期。我们借熵增周期,就是借大势。

8、借势与飞轮

1)十倍以上的年化大增长,常常非人力可为,需要借势;

2)第一种飞轮关系是单向带动,即从第一曲线中借势长出第二曲线。这意味着第一曲线的飞轮能带动第二曲线的飞轮,这样第二曲线成功概率更大;

3)第二种飞轮关系是两个飞轮相互带动、相互促进。这意味着基于同样的用户,团队抓住了两个关联的、在上升趋势的核心需求,两个业务飞轮不断转动之时,能给彼此带来更多的客户。如腾讯早期的游戏和社交业务,相互促进、黏性倍增。

二、关于行业

1、跨境为什么越来越“难”?因为跨境行业变化很大,过去的思维已经不管用了,需要切换到新思维。简单整理行业以下几个变化:

1)战略目标的周期不一样。过去跨境是直线增长,是一个确定性的周期,大家只看年度目标就能增长;未来是波动增长期,是不确定的随机,未来会不断的有增长、有下行、有崛起、有淘汰。

大家想要看到波动的远方,需要有战略洞察力、战略定力和组织生命力,穿越波动期。

2)卖家的勤奋方向不一样。过去熬夜勤奋刊登、勤奋调价、勤奋跟卖…这些勤奋培养不了远见,甚至伤害远见。

未来,我们需要勤奋做产品、勤奋培养人才、勤奋建设组织、勤奋打造品牌,勤奋的事情难度更大、价值也更大。经历疫情这个周期内的过山车式的波动淬炼,我相信未来的企业会更卓越。

3)产品的思维不同。过去是选品思维,现在更多的是产品差异化思维、稀缺性思维、研发和创新思维。选品看的是流量机会,现在看的是创新机会,两种不同的思维和潜意识,看到的格局和天地迥然不同。

4)品牌的阶段不同了。前方不再是无人区,很多企业已经走入品牌红利区,探索了很多成功模式,也沉淀了经验和人才。有了路径,有了人才,品牌的未来一定会加速。

5)本土化的深度不同。过去讲本土化,更多的是物流、营销、账号的本土化。未来的本土化,是产品、服务、团队的本土化,扎根更深了。

所以,如果觉得跨境的利润和业绩越来越难做,可能不是行业没机会了,而是我们的思维和能力已经跟不上跨境的需要了。也许跨境电商正在筛选具有新能力、新认知的人才,进入下个阶段。

2、产品和管理模式都有生命周期,如果没有突破周期,通常在产品和模式的下行阶段导致增长乏力,所以很多卖家在业绩增长的质变关口,如从2亿到5亿,从5亿到10亿,会遇到一个大瓶颈导致业绩徘徊多年。徘徊期,如何突破呢?

1)机会突破。用SPAN决策模型,结合战略定位,选择最合适的1-3个机会,孵化突破。对卖家而言,最核心的是产品机会,以及基于产品赛道的市场机会。对于产品,要管理好产品的生命周期,建立明星产品和金牛产品的梯队。

2)体系突破。构建促进目标达成的管理体系,如战略解码、目标分解与复盘、人才排兵布阵、激励分配和资源投入等,以高效达成目标为宗旨。

管理体系也需要随着业务发展定期升级,因为管理形成的制度和机制,常常带着不同阶段的烙印,业务变了,管理也要跟着做调整,否则成为增长的桎梏。

3)激励机制突破。做好关键业务目标、优秀人才、优秀管理层的激励方案。激励落位了,战略意图才能落位好。

4)竞争能力突破。基于企业定位,构建护城河能力,如产品能力、供应链能力、技术能力和人才能力等。这些都需要1-3年不同周期的培育和打磨才能有优势,且都有很大的难度。有难度、成长久、必须做的事,要提前启动,提前孵化。

3、今天和郝老师交流,受到几个很棒的启发:

1)亚马逊平台的规则下,从运营和产品角度而言,其实设定了卖家的人才上限。卖家招牛逼的人进来做运营,大材小用;做选品型的供应链,发挥空间也有限。

卖家只有突破平台的思考模式,进入到企业经营阶段,思考企业的长期战略,做创新产品、模式创新、供应链升级、组织升级,才有吸纳优秀人才的根基。这是提升卖家人才上限的基础。

2)卖家挣的是什么钱?卖货的钱,资本的钱,还是效率的钱?如果是卖货,要控制库存风险,提高利润额,提高周转率;如果是资本的钱,要关注公司的价值建设;效率的钱,要重视流程化和信息化建设。

3)如果追求上市,那么思考清楚上市是出路,还是退路?这对估值定价、对人才建设、对战略的指引,完全不同。

4、企业有生命周期,行业也有生命周期。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需要的能力不同,人才结构也不同,这是大家常听说的组织人才升级。行业也是如此,不管是卖家,还是各种类型的服务商,都在经历换血升级,只是有人被动、有人主动。

也许5年后,今天的卖家和服务商的头部排名,很多都不在榜单里了,上榜的是新一批与现在大不同的企业。我们可以称之为卖家3.0,服务商2.0。

5、如果没有疫情,供应链也在全球范围内,往性价比更高的生产地不断转移,只不过疫情加速了些。即使没有冲突,本地化布局和多区域市场布局也一直在发生,只不过危机加速了品牌出海的趋势。

被动的压力(供应链安全、运营安全)和主动的发展趋势(供应链降本增效、品牌国际化),再加之疫情的波动起伏,会淬炼出一批更理性的卖家。所以,利弊相生、福祸相依,看我们用什么抉择和能力逆势发展。

三、关于经营

1、小团队,更要出精品。要出精品,就要创新,要创新就要极度聚焦,要聚焦,就要极其笃定未来。小公司很难靠抄袭巨头而活下去,抄袭可能是强者的捷径,但一定不是小公司的。

很少有公司因为极度专注和长期主义而死,当初WPS面对巨头OFFICE的碾压,一度从巅峰跌至谷底,也终于因为超过十年的坚持到互联网时代而王者归来。

2、经济冲击导致的消费调整期,大家会更回归真实、注重自我感受,我觉得有几种消费心理可以抓住:

第一种,悦己。让自己舒适、幸福的产品,不再是大牌、高价格、炫耀等方向,会是一个趋势,这意味着,更懂消费者需求,更精准定位目标客群,是一种流行方向;

第二种,主打性价比的方向,这个方向的优势长期存在;

第三种,革命性突破的方向。给出超出消费者预期的体验、品质和设计,给消费者生活带来与众不同的变化。这是个可以埋头苦干的长期赛道。

3、聚焦战略和多元化战略这两个工具,都有其正确的场景,也都有其不足的地方。如聚焦战略是为了让核心能力取得更大领先优势来促进增长;多元化是借助核心能力的势,抓住新机会的增长,反过来赋能核心能力更强。

所以,工具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是互补还是相冲主要看目标。工具无好坏之分,关键看目标场景的需要。

4、那些花费百万以上打造的广告语,一定是惊为天人的吗?其实,很多时候不是,看看这些一句价值百万的广告语:

怕上火,喝王老吉

困了累了喝红牛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

这些广告语很好的传承了战略,战略最后拼的是朴实无华,直接触达。其实,很多人不缺创新的想法,新点子,缺的是对朴素价值的尊重,以及长期坚持下去的计划和定力。

5、业务的问题,通常是表象问题,深挖之后是形成核心能力的好机会:如低利润背后,通常是产品缺少差异化导致的;库存滞销背后,大多是销售与供应链脱节导致;排名持续下滑,是产品定位、产品卖点、产品表达、产品售价、物流方式、广告策略、库存和备货策略综合力较弱导致的。

6、加业绩必须得加人,并不是一个好的模式,得找出业务增加,人数少增、不增甚至减少的模式。

7、人心的问题,多是战略的问题和激励的问题。

8、马利克说,当你决定要赚取丰厚的利润时,最不应该做的就是把利润当成直接目标。企业经营导航的两座灯塔是:客户价值而不是股东价值;竞争力而不是业绩。利润是企业使命是否正确、使命是否执行高效的直接结果。

9、商业奖励的是乐观的期望、悲观的计划、平静的执行团队。

10、企业里,常见的几种困局:

1)老板迟迟不做决策,不管是战略的抉择,还是某个项目是否继续,以及某个人是否合适等;

2)关键岗位的人,总是完不成目标,很多顾虑,迟迟下不定决心变革,或不知如何变革;

3)公司很多问题,大家都通过吐槽现状来寻找共鸣感,但就是没人站出来推动改变,CEO也不知如何改变;

不管是人的决策、项目的决策,还是变革的决策,要做出清晰利落的决策,都要基于理性的测算。所以,对于管理层而言,量化思维和概率思维,数据思维和逻辑思维,都是很重要的能力。如果一直在模糊的利益预期和损失预期里摇摆,最终只能是温水煮青蛙......

第二部 领导力

一、关于CEO

1、老板是公司的价值观标杆,捍卫价值观是老板的天职。使命,是创始团队的天职。

2、老板的优点,一般都是公司资源虹吸效应最大的点,如果这个优点不在核心领域,可能导致公司投入走偏。如一些公司老板擅长营销,通常其销售团队大,市场力度大,资本属性强,但可能产研投入不足。这就是非核心领域优点的双刃剑,也是公司核心资源消耗点。

3、CEO的务实和务虚

没有务虚的务实,通常是短期导向,会带来恶性竞争,比如价格内卷、抄袭侵权、虚假营销、低品质交付等,极度务实通常难以坚持长期主义;没有务实的务虚,可能会与规律、与人性脱节,与社会发展脱节,难以带来深刻的改变和进步,也不是真正的长期主义。领导者都是务虚和务实的辩证结合,追求螺旋上升式的进步。

3、老板如何选高手?

1)先理清战略,定好1-3年战略需要的能力;

2)找真人才,视野放到行业顶级,甚至全国顶级的人群范围里。找有认知、有思维、有方法、有经验的人。如果有能力,在需要提升的板块,甚至可以找全国前10的人;

3)人才陪跑,人才进来后,与人才磨合,帮人才成功,帮人才融入团队;

4)能力沉淀,内部有学习能力、有系统化的沉淀能力,承接优秀人才的体系能力,同时与优秀人才擦出火花,共同成长。

4、今天和几位组织、财务领域的高手兄弟们探讨,结合郝老师的分享,所得所想:

1)老板要有敬畏之心,对产品敬畏,对客户敬畏,对市场、对人才敬畏。就怕老板盲目自信,一盲目就踩坑;

2)财务是理性的,且是确定性的,老板的脑袋里,要有人财合一的逻辑;

3)老板不要力图成为纯专业人士,很多专业人才是对的,但是片面的。老板要成为综合的、又专业的通才;

4)CEO既是人,又是法人。人是人性,法人是规则。CEO不要太看自己人的属性,要把自己变成规则,将来变成规律。

二、关于管理层

1、陈玮老师总结的三条高管标准,CEO和高管都可以对照自察,能减少用人失误,让企业少走弯路:

1)以身作则,能够成为其他人的榜样;

2)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且能够把企业的某个领域升级;

3)能够培养人。

2、推荐《统一行动》这本书给朋友们,特别适合经济危机时、组织转型期,想依靠领导力和组织能力扭转局面的企业。以下是从书中收获的优秀领导者的画像:

1)优秀的领导者,能让团队自主发挥最佳状态;

2)优秀的领导者,能看到身边人最多的优点,能一直心怀感恩;

3)优秀的领导者,能让团队有最好的凝聚力,一起渡过危机,成就非凡;

4)在危机时,领导者带头降低成本,降低支出,且不会影响士气;

5)优秀的领导者,能预见危机,提前解决问题,而不是等到问题来临;

6)优秀的领导者,不为了推翻而推翻,会对公司真正有利的政策和项目保持一贯性投入,即使不是他发起的;

7)优秀的领导者,不论顺境、逆境,都能卓越的发挥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逆境期更需要卓越的管理,逆境期往往能实现更深刻的增长能力;

8)优秀的管理者,尊重企业所在领域成功相关的所有因素的客观性。表现出来就是,各种贴近业务的思维,如市场思维、产品思维、工程思维、金融思维、财务思维、组织思维等等;

9)优秀的领导者,必备人格魅力、战略能力、洞察人性。

3、领导团队,要带来三个增量:一是业绩增量,二是企业创造的价值增量,三是企业的效率增量。这三者螺旋式的动态提升,是企业健康的根基。

4、作为创始团队,要把企业养大、养强,这样可以应对风险,可以抓住机遇。合伙人最好能不断的复制自己的优势,不断物色高格局、高品格、高能力的人才加入,物色错了就继续物色。另外,要招比自己专业能力更优秀的人。

5、好的管理者,是一位设计大师。工作目标是否清晰高效、激励是否均衡健康、培养是否有效,管理者都要设计好。

6、部门负责人一年最重要的三件事怎么定?

1)根据公司战略,定好公司年度目标,依据年度目标,拆解出各个部门的目标。

2)各部门利用平衡积分卡,拆解年度目标完成的逻辑,包括财务目标、竞争力目标、客户目标、内部流程目标、学习与成长目标的关键事项。从其中选出TOP 3事项,作为部门重点管理目标。

7、领导者对团队提效要做的3件事:其一,高效闭环的业务体系建设(如华为经典的三大流程,营销LTC、研发IPD、服务ITR流程);其二,高效闭环的管理体系建设(如目标体系、会议体系);其三,持续的人才升级和培养体系。

8、空降高管,不能引入的太多、太快,最好是团队磨合好了一位高管再引入下一位;前期不能人带人,尤其是避免新高管短期内带一群人加入。

9、好的管理者是N+X模式,N是基本功(组织、产品等),X是风格,很多人学了风格,没学扎实的基本功。N是地基和框架,决定事业高度。如乔布斯和马斯克的N很扎实,才能撑起伟大的企业。

10、领导者的修养,对自己进行逆人性的提升,对团队进行顺人性的管理。

三、关于管理

1、企业治理,是一个知行合一的修炼过程:

1)企业健康度和竞争力强弱的核心指标是人效;

2)人效高的核心前提是战略有定力-目标有逻辑-体系有效率。

3)扩张时,先做强(尤其是产品能力和组织能力要做强),再做大;

4)管理者的心力和追求,不在于一城一池的得与失, 在于终局目标的实现;

5) 熟能生巧至潜意识,就是天赋;高手状态,是人最接近神的样子;

6)企业的很多选择,都是两难的;企业的很多决策,都是利弊共存的;但再难也要决策,决策了才有方向,方向有些弊端有调整没关系,大方向一致即可,有了明确的大方向走下去才能走出路。

2、规则,能够提高付出-回报的可能性,大家通过遵守规则,让渡一部分自由和权利,来实现一套团队成功系统,从而让成功和回报更高效。

如组织里,大家认可一种规则,价值观、流程、制度等,都是基于此逻辑,大家遵守能带来共同的成功。一旦破坏信任或者纵容破坏规则,这个系统就会坍塌。群体里,规则就是多变个体组成的群体确定性。

3、公司只有真正把一块业务或者一个产品做到赛道第一,才能真正理解业务的关键要素和成功逻辑,才能真正形成有竞争力的组织能力。做到第一,能让组织至少建立领先三年的势能优势。

4、企业是否形成了高水平的管理能力,有一个标志,就是公司的top 20%是否对企业价值观感同身受。

5、早会重协同,用问题沟通。周会和月会,重因果逻辑,用数字说话。

6、长板管理的一个核心思路,是二八管理原则。那贡献80%竞争优势和增长的20%要素就是长板所在。如最重要的战略,核心管理人才,TOP 20%的人才,明星产品,以及打造明星产品的能力......都是长板优势。让长板边界不断拓展,长板的结构更加强壮,是长板管理思维的核心价值导向。

7、什么样的团队,适合引入人效管理?1)完成业务MVP的验证;2)流程和体系初步建立;3)管理成熟度较高,如目标管理、人才选拔和培养、绩效体系较为成熟。

8、组织竞争力提升的关键举措是271管理,激活组织,让20%的头部人才获得大幅激励和发展机会,以及能力成长机会;释放10%的不合适人才,给彼此都更好的机会。

9、企业需要支点,也需要杠杆。支点,是企业要聚焦突破的领域,杠杆是随着管理和业务发展不断增长的能力。

比如精品卖家,产品战略定位是其支点,产品能力+营销能力+服务能力是杠杆。(∑管理能力+∑人才质量)*∑战略能力*信息化能力,是对杠杆不断做功的力,这个力*时间(时间长短,表示时间维度上的距离),就是做功的大小。

10、9个企业管理设想

1)消灭70%左右的文档制度;且不减少好制度、好治理的高效同频和应用效果;

2)消灭50%以上的会议且达到高效协同的目标;

3)减少50%的层级架构且达成高效治理的结果;

4)打破职级体系里的专家线和管理线的泾渭分明的界限;且实现人责清晰、结果导向明确、价值回报高效的目标;

5)打破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用人逻辑;用项目制组织替代职能制组织;

6)用一人多项目、多角色替代层级制和坑位置;

7)用目标价值积分制的贡献评价体系替代主观导向的点评制;

8)既要组织的流程体系也要组织的灵活变动;既要战略的坚定不移,也要让合理的变动在一小时内触达一线;

9)既要满足人才的发展诉求也要满足人才的回报诉求;同时满足组织的低成本、高收益的竞争逻辑;这是一人多用、一人多贡献、不以加班为手段而以价值为导向的管理水平。

这时,我们的组织需要什么样的管理蜕变才能实现以上的效果?让我们一起探索

11、管理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个过程。管理的核心,不在于管,不是权力,不是驾驭;而在于成,完成目标,成就团队,成就客户。

四、关于激励

1、阿里的激励,50%激励业绩因素,50%激励非业绩因素(如育人贡献、策略贡献、价值观)。另外,做到赏罚分明、严格271排队。

2、激动人心的高激励来自于高人效、高绩效团队,来自于一个优秀的人才创造堪比普通人才数十倍、上百倍的贡献。

高人效来自于一人多用,一人多角,即小团队,大成就;也来自于高人才密度,有分工无边界的团队配合。互联网时代,优秀人才的能力借助工具和平台杠杆能被极大放大。

3、公司的利润分配,需要考虑到资本收益包、未来发展投入包、当期贡献激励包以及战略奖金包;也需要思考增长激励、利润激励、沉淀激励、支撑激励。

4、高绩效团队建设,需要有一位人才发展大师,一位流程和体系大师,一位价值观灵魂,一位内部投资大师。

5、激励的目标要明确,激励各阶梯业绩目标达成,激励组织能力建设,激励战略机会的贡献。总之,激励需要促进目标达成,且促进能力增长,且抓住未来关键机会。以此保证组织可持续发展。

6、核心人才,是HR和管理层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确保核心人才的回报高于市场价格。

7、小公司更需高薪、高能力、高结果导向人才;根据公司的人才画像,减少不匹配人才画像的人。

8、给高激励,但不意味着优秀人才是被奖金驱动的,真正的优秀人才是被目标的价值驱动的。

9、建立有效的激励体系的基础是贡献评估体系,这个需要结合实际管理场景,需要成熟的战略、人才、激励认知。

10、对同事减少套路,增加信任和透明度,尊重合理的制度,尊重价值,打造一个信任的文化,有助于建立高绩效。不要强调让同事感恩,不要去用感情绑架,否则最后的结果就是低绩效、低人才密度。

11、很多公司的制度,设计时就在鼓励员工通过跳槽加薪,鼓励优秀员工离开。

12、很多企业发了奖金,也发了一堆问题,造成人心散乱。原因,一是规则缺失或者没遵守制度;二是针对发奖金的必要沟通缺失,无沟通的悄悄发;三是激励导向宣发不清晰,内部对激励和奖金的理解错位等等。

五、关于用人

1、任务前的排兵布阵,任务中的调兵遣将,很重要。就像篮球赛场上,大家的首发出场顺序很重要,替补安排、中场换人安排也很重要。但我们经常在目标达成过程中,固执的将人一用到底。

其实不同阶段,根据环境变化、情形变化、任务难度变化而做不同的人员安排,是目标达成的关键。换人不是对人不信任了才换,为了目标达成,不同阶段大家各自出力、接力,对团队更好。管理不要因为人情而不好意思换,被换的人也不要因为被换了而觉得受到伤害。目标达成了,对团队才是真的好。

2、朋友说,可以容忍其他错误,但不能容忍招人错误。招人前,梳理清楚招人关键点,人品要好、心要善、要踏实,有情怀、有梦想、也有执行力。要招聘比现有团队80%的人都优秀的人,要招有深度爱好的人,要招学习力强的人。不要忘记招人初心,不能见好就用、因人设岗。

3、用人过程中,要就目标达成清晰的共识。有一个实干的规划,同时为团队的成长和发展做规划,对团队的目标达成和长期能力成长负责。

4、和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方式,构建基于理性的信任,基于人品的信任,也基于情感的信任,三者都不可或缺。

5、无论什么岗位的同事,只要汇报给我们的,都要有定期沟通机制,沟通目标、沟通成长等。保持较高频次的沟通,如2-3天为周期的沟通频率。多做坦诚沟通,减少内心戏、减少猜测,良性沟通是出信任、出共识、出成绩的基础。

6、对人员的管理,也要做好年度目标规划,让同事能够自驱,围绕年度目标、季度目标去开展工作。没有长期目标,管理很难出成效。不管目标、不做沟通、对团队放养,这种情况很常见,尤其是管理意识弱的队伍。

7、要建立科学的衡量标准,衡量每个环节的效率,衡量大家的产出价值。可衡量、可优化、可突破。

8、重视对人才的盘点,对人才的分析,关注人才的成果和激励匹配情况。

9、真正关心团队的工作情况,而不是在外围指手画脚。深入团队的难题场景,而不是事后苛责。及时调整团队不顺畅的安排和流程,而不是等到问题恶化。这样才是,求之于势,不责于人。也更能激发团队。

10、人效低,主要原因在管理层。每一位管理者既思考人的能力和意愿,也思考事情的流程和方法论,还要思考如何创新、提效等。每个管理层都提效,公司的整体人效才会拉升。

11、优秀的人才,都有几种独特品质和能力,体系化、责任心、洞察力、思考能力、决策力、自驱力等,和优秀的人才一起,是给他们土壤,帮助他们成功,与他们在决策上和战略上强强联合。对优秀人才的领导方式,就是帮助优秀人才在业务上和团队上取得突破性成功。

12、管理者,时时自我洞察,直面自己的用人问题,并保持学习和听取意见的开放心态。我们犯过的错才会进化成公司的财富,帮助公司发展。

第三部 心力

一、关于智慧

1、不迷信古训,不迷信金句,不迷信名人。

走到金句的场景里和逻辑里,最后回到自己的逻辑里,不断螺旋上升式的自洽,比全盘接受重要太多。

2、人生是否有火花,取决于有没既有趣、又深邃的人生命题。

3、认清自己,不要觉得我们是某个事情的真命天子,非我们不可。认清自己后再相信自己,相信认真思考的自己,相信坚持奋斗和成长的自己;而不是相信骄傲或者浮躁的自己。相信自己时,要用辩证思维看自己的优缺和人性。

4、终局思维,是为了通过终局目标看到实现目标的关键路径。看清之后,划分合理的成长和发展阶段,如验证阶段、实现阶段、成长阶段、爆发阶段、拐点阶段等,每个阶段切换不同的思维和逻辑来管理能力,才能取得顺势结果。

通过终局思考好能力成长路径,能力的正确成长价值大于短期行为拉高的业绩价值,可以避免拔苗助长带来的伤害性增长,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机会诱惑错过发展窗口。

5、很多智慧,学到后面,都是静和待。静,是指内心宁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看全局,理性决策,才能有所得;待,是等待时机,不打无准备的仗,是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而不是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正如《善战者说》里讲到,战争的规律是,战争之前所犯下的错误,很难在战争开始之后被改正。所以,高手大多都是,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时才动手。待,也就是如果没有时机,就不打、不动手。很多事情,不是非做不可,不做反而更有益。

6、我们总是习惯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解决问题,常常是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而不是用最优解解决问题,尤其是面对未知的问题。这就是我们的潜意识。

如何对冲潜意识,多研究增长理论,价值理论,创新体系,这些都是未经训练的潜意识不擅长的。警惕那些碎片的、未经深思的、情绪化甚至捏造的信息带给我们的潜意识,警惕快刺激、高沉迷的潜意识。

7、商场如战场,时局变幻莫测,弱军并非全盘弱,强军也非全局强,所以,胜不骄、败不馁,时时谋全局,事事尽心力。

8、只有逻辑不叫理性,直觉和逻辑结合,感性和理性结合,才叫真正的理性,也叫实事求是。所以,辩证的逻辑结合才是实事求是,如高维和低维、务虚和务实、利益和情怀,只看一面的逻辑是缺陷,辩证才自洽。

9、成长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算力,打胜仗也是。算力迭代频次和质量,源动力来自于使命感。

10、关于打磨思想,有两个字,很绝:

一个是儒学的“格”,一个是佛学的“证”。

格物,致良知。

证究竟,如实观照。

都有借假修真、借事修人之理。

信仰里的路,分为窄门之路和宽门之路。窄门很难,为圣人开,进窄门者,须长期为善,日日修心。

宽门很大,为大众开,用人性的弱点牵引大家从善,借假修真,如借恐惧之情、借地狱之说让人从善。

进窄门者,反求诸己。

进宽门者,求佛求仙。

二、关于格局

1、最终的圆满半径,取决于对身边事情的释然范围和程度。

2、如果对事业,抱有超出预期的大回报,那么,就要打破身边的很多共识。听从身边大多数人的建议,概率上能做到的就是身边的中位数水平。

3、如何做到与众不同?

1)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无论思考深度,还是毅力以及行动质量,都要更高;

2)让自己的价值杠杆更大。让自己的价值赋能别人时能撬动10倍、百倍甚至更大规模的价值;

3)阅读伟人传记,阅读觉悟者的原创书籍。

4、这世界,于成就上,进无止境;但于为人上,却有根本、有最朴素的原则:致良知。为人越朴素,思维精进越纯粹有力。

5、创业就像孙悟空进了炼丹炉,无论如何,都会让你更强。

6、在收缩型人格里,付出就要立即回报,短时间就要成功,希望以低成本博大收益,这是未经迭代、未经打磨的朴素人性思维。

这一类思维还包括,从片面信息就得出结论、不愿换位思考;也有对概率认知不足,在不确定的环境里时刻想要确定性,不去认清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不去分析时间变化、条件变化等,只死守结论,不建立动态认知模型。

反之,成长型人格,拥有应对不确定性的思维,能基于能力成长,提升胜率;有规划的延迟满足,有复利的长期主义,有运筹帷幄的全盘考虑。

7、我们既要打破自己,又要相信自己。打破自己的虚幻观念,自己并非天命在身,自己并非一直正确,犯错为常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反思,反思经验,反思潜意识;相信自己的信念,相信智慧,相信良知。

8、友商的竞争矛盾往往不是主要矛盾,内部的组织核心问题、企业家自身的格局与事业目标的差距问题往往才是主要矛盾。

9、国内史书,在政治的漩涡中,太多权谋,太多名利,太多悲剧,太多人性之恶。若想借读书修炼大格局,多看各国经典,不同人物传记、不同文明观念、不同科技、不同政治理念,可以真正打开一个人的大格局。当然,结合国学的精华,是我们立学根基。

10、我们既要拥抱不确定性,去随机应变,也要长期主义,保持战略一致性。这其中的平衡在于对战略的深度剖析和增长飞轮的认知。

11、与满月的高光共舞,与弯月的变数共创。

古语云,“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玉汝于成,溪达四海”。

沉下心来,日日新、又日新,领略商道万千风采。

尼采说,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而我们,也将在自己身上,成就这个时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