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乡村记忆|曹县先贤——夏禹(大禹)
曹县乡村记忆|曹县先贤——夏禹(大禹)

大禹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上(今浙江绍兴),仍存禹庙、禹陵、禹祠。从夏启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来禹陵祭祀他。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夏禹(约公元前21世纪),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字高密,号禹,为黄帝后裔。
禹的父亲名鲧,母亲是居今曹县境内莘冢集一带的有莘氏女修己。帝尧时,中原洪水成灾,百姓愁苦不堪。鲧受命治理水患,他用筑堤堵截的方法治水,花了九年时间,洪水未平,被尧流放到羽山。禹奉舜命,接替父亲继续治水,他实地察看水情,认真总结父亲失败的原因,改革治水方法,变堵截为疏导。他亲自测量地势的高低,过山丘设立标记,观察水文高度,规划水道,开挖沟渠,疏通水流。

今日阎店楼镇土山集村北的涂山桥
三十岁那年,禹在治水途中经过涂山(今曹县阎店楼镇土山集村北)时,遇到涂山氏女娇,两人一见钟情,于是,娶女娇为妻。婚后四日,禹就离家继续外出治水。后来,妻生子,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儿子的哭声,依然没有回家。为了治水,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穿着破烂的衣服,吃着粗劣的食物,住着简陋的席篷,手持耒(lěi)锸(chā),带头干最苦最脏的活。几年下来,手掌和脚掌都结了厚厚的茧子,胳膊上和腿上的汗毛磨光了,躯体也干枯了很多,走路时“步不相过”,人们把他走路的样子叫“禹步”。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治水成功,根治了水患,人们“降丘宅土”。他又带领人们在田间修起条条沟渠,引水灌溉,种植粟、黍、豆、麻等农作物,还让人们在地势低洼的地方种植水稻。
禹治水成功,帝舜在隆重的祭祀仪式上,将一块黑色的玉圭赐给禹,以表彰他的功绩,并把他选为继承人。禹在天下的威望达到顶点。万民称颂说:“如果没有禹,我们早就变成鱼和鳖了。”帝舜称赞禹说:“禹啊禹!你是我的胳膊、大腿、耳朵和眼睛。我想为民造福,你辅佐我。我想观天象,知日月星辰,作文绣服饰,你谏明我。我想听六律五声八音来治乱,宣扬五德,你帮助我。你从来不当面阿谀背后毁谤我。你以自己的真诚、德行和榜样,使朝中清正无邪。你发扬了我的圣德,功劳太大了!”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都了如指掌。禹将天下规划为九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禹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朝政教。于是,天下秩序井然,人们安居乐业。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将禹推荐给上天,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阳城,欲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在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天子位,国号夏。他分封尧的儿子丹朱于唐,分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改定历日,以建寅之月为正月。又收取天下的铜,铸成了九鼎,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


曹县火车站华夏第一都之鼎

曹邑九鼎之地——美丽的四季河公园
问鼎天下:公元1700年,商汤在此建都(今谓之曹亳),成为商朝早期的政治文化中心,被历史学家称为“华夏第一都”。通过雕塑再现曹县已经久远的辉煌。地形高3米,上铺装为八卦图案,上布九鼎,它是九州的象征,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把它作为世代相传的国宝,它标志着天子的尊严,王位的神圣。宝鼎置于中间位置,其他八鼎分别为爱鼎、寿鼎、财鼎、仕鼎、安鼎、丰鼎、智鼎、嗣鼎,按八卦之位放置。

曹县商王城汤建阳之地。今將司母戊鼎放大三倍,高399厘米,长330厘米,宽234厘米,重6.66吨,置于曹县四季河公园最高点,意为曹县繁荣昌盛,人们安居乐业。






















当了天子的禹更加勤奋地为万民谋利,诚恳地招揽士人,广泛地听取民众的意见。有一次,他出门看见一个罪人,竟下车问候并哭了起来。随从说:“罪人干了坏事,你何必可怜他!”帝禹说:“尧舜的时候,人们都和尧舜同心同德。现在我当天子,人心却各不相同,我怎能不痛心?”仪狄造了些酒,献给夏禹,夏禹品尝后,觉得醇香可口,堪称人间美味。但饮酒多了,头脑昏昏沉沉,不能自已,困睡很久才清醒过来,耽误了很多国家大事,心里非常懊恼。他下令仪狄:不要再给我送酒了。又向臣下和儿子们说:“后世一定会有因为嗜酒而亡国的。”他的这个预言不幸被后世很多亡国之君证实了。
禹曾在涂山大会天下诸侯,献上玉帛前来朝见的诸侯竟达万名之众。《左传·哀公七年》记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禹也效仿尧舜,准备禅让王位。继位不久就推举皋陶(yáo)为继承人,并让他全权处理政务。在皋陶不幸早逝后,禹又推举伯益为继承人,负责政务。只是由于禹的威望极高,而他的儿子启也很贤能,禹逝世后,天下诸侯都愿意听从启的号令,最终由启继承了王位,结束了帝位的禅让制,开启了延续400多年的夏王朝。
相传,帝禹在南巡过江时,一条黄龙游来,拱起大船,船上的人很害怕。帝禹仰天叹息道:“我受命于天。活着靠上天的佐助,死了要回到天上去。你们何必为这一条龙担忧?”龙听到这一席话,摇摇尾巴,低下头就不见了。
禹建立了夏王朝,标志着中国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的开始,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曹县西南十里曾有禹王祠,阎店楼镇土山集村曾建有纪念夏禹妻子涂山氏女娇的后土祠。班固《汉书·古今人表》列禹为“上上圣人”。
康熙五十五《兖州府曹县志》载:后土祠在临庙集。

今日郑庄街道冯庄行政村邻庙集自然村后土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