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趣网

​郑耀先这一枚棋子,到底是谁安排他打进敌人内部的?

点击: 来源:迪趣网
摘要:郑耀先这一枚棋子,到底是谁安排他打进敌人内部的?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评论、收藏和转发❤爱你们哦~ 1932年,秘密战线工作人员 郑耀先 以中共代号 “风筝” 打入军统内部

郑耀先这一枚棋子,到底是谁安排他打进敌人内部的?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评论、收藏和转发❤爱你们哦~

1932年,秘密战线工作人员郑耀先以中共代号“风筝”打入军统内部。

图|郑耀先

每次生死关头时,郑耀先的内心都会浮现出《为人民服务》的独白: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图|郑耀先

从一开始,郑耀先面对的就是自己同志一个接一个死亡。最初,是曾墨怡,紧接着是他当时的恋人程真儿。

再到后来,是郑耀先在组织内部唯一的联系人陆汉卿。

那么,最初委派郑耀先打入军统内部的人到底是谁?

图|郑耀先

无名英雄托底

时常背诵甚至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情报战线上的无名英雄,大多并非像郑耀先一样,在人生尽头有机会靠近或者走进组织。

更多时候,他们只是一个代号,融入历史熔炉之中。

谍战剧《风筝》的热播,让原本神秘的中央特科这一组织进入大众视野。

图|中央特科

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迅速发展。党员数量从最初的50几人发展到近6万余人。

随着蒋介石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无情大肆屠杀革命群众,致使共产党员人数锐减至1万人左右

中国共产党人经过沉痛的代价和深刻的反思,意识到一个问题:急需提高隐蔽战线工作能力

当时,周恩来同志深感必须要建立有效的情报组织部门,才能保障党组织的生存安全。于是,他建议在上海建立专业情报机构组织。

图|周恩来

1927年11月,中共中央特别行动科诞生,简称中央特科。该科室由周恩来直接领导,下设总务、情报、行动和交通四科。

总务科为特一科。主要负责筹集经费、布置联络地点、安排会场等事宜。此外,还负责利用各种社会关系营救被捕同志。可以说,日常大小事宜均由特一科负责。

情报科为特二科。主要负责打探敌情以及保障各级领导安全。行动科为特三科。科室主要职能是收拾叛徒和威慑敌人。为此,行动科的成员几乎个个都是神枪手。

交通科为特四科。主要负责秘密交通联络、护送领导人进入苏区。

图|中央特科

1928年之后,交通科还负责建立和管理秘密电台,负责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苏区之间的联络

早在成立之初,中央特科组织了好几期训练班,每期20天,专门培训学员各种秘密工作的知识和技术。

此外,周恩来、陈赓等同志则分别负责讲解政治报告培训侦破、审讯、刺杀、爆破和秘密联络等内容。

“四一二”反革命之后,不少投机者纷纷退党。此外,还出现一些投敌叛变、出卖组织的叛徒。很多共产党早起领导人就是因为叛徒告密而牺牲的。

郑耀先在1932年打入军统内部,正是中央特科最需要人手和成长阶段,也是郑耀先最意气风发的时候。

图|郑耀先

相比于潜伏任务于解放结束的《潜伏》《渗透》和《叛逆者》,以及以解放为起点,揪出反派的《金水桥边》和《光荣时代》,《风筝》几乎是横跨了反围剿和国共合作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甚至将时间线拉长至20世纪80年代。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倘若没有足够强大的精神和信念支撑,没有人能在失去组织联络人、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一样,自己设定任务、自己完成任务。即便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历经改造、关押,甚至被自己人反复整。依然未改初心,悄悄地潜伏着。

图|郑耀先

当郑耀先坐在监狱中,经受钱崇文副部长和陈国华审问时,他终于有些破防了。

“我是中国共产党员。”

“受苏区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委派,打入国民党内部。”

“代号风筝。”

1931年11月,通过《地方苏维埃政府的暂行组织条例》中对于省、县、区三级苏维组织结构及职能作出明确规定,负责安全保卫的机关被中央和省级政权称为“国家政治保卫总局”。

该局是负责中央和省级安全保卫的机关。

其中,警察部分职能归属内务处人民委员会,地方有政治保卫科和内务科。

政治保卫局的主要职能有四类:保障苏维埃政权、调查各县反革命分子、与计划肃清反革命分子及活动、指导各县保卫局工作。

图|郑耀先

虽然郑耀先已经开始坦白身份,无奈的是,当时能够证明郑耀先的关键同志陆汉卿已经牺牲。再加上掌管重要物证红宝石戒指的同志的原因,使得郑耀先的身份变得扑朔迷离。

或许有人会想,郑耀先直接说出委派他打入军统内部的领导不就结了?!

在军统内部摸爬滚打多年的他能不知道这个“捷径”吗?他之所以无法说出是谁委派他进入军统内部,就只有一个原因:查无此人了。

国家政治保卫总局是晚于中央特科成立的。

不过,两机构的总体宗旨是一致的:保卫机关。

图|蒋介石

当时,国民党政权有诸多特务机构。其中最大的两个,一个是中统,一个是军统。

前者主要是陈果夫和陈立夫为首的“CC”系集团。1927年8月,蒋介石下野,国民党成立特别委员会代行国民党中央职权。

1930年,调查科内增设特务组,专门调查共产党以及策划绑架和暗杀活动。更重要的是,对共产党机密情报进行搜集。

军统的前身是“中华复兴社特务处”,1932年4月1日成立。当时,复兴社的首要任务就是对付共产党。

图|戴笠

复兴社特务处由戴笠任处长,名义上复兴社只是一个组织机构,实际上直属于蒋介石。复兴社一切行动和计划,都是戴笠直接向蒋介石请示报告。

正是在这种“前有追兵、后有埋伏”的情况下,郑耀先接受委派,打入军统内部。

1931年国家政治保卫总局成立,王稼祥担任负责人。几个月后,由邓发担任领导工作。

由于郑耀先是1932年被委派的,且知道他这条线的人很少,那么委派他的领导最有可能是局长邓发。

图|邓发

国家政治保卫局下设执行部、侦查部和总务处。

当时,担任执行部部长的是李克农,负责侦查部的部长为胡底,总务处处长则由欧阳毅担任。

这几人也有可能是委派邓耀先打进军统内部的人。

图|李克农

因为国家政治保卫局严格实行“单一集权制”,各级政治局只有3-5个委员会。除了日常工作、检查任务、确定工作方针和处理重大案件之外,其他所有事项全部由局长处理。

此外,国家政治保卫局和分局、同级党和政府关系上保持独立。与其他机构相比,政治保卫局对于同级政府还享有法定特权。

图|胡底

虽然委派郑耀先打进军统内部的有几个可能选项,但经过排除法就仅剩邓发和胡底。

假如是李克农,他一定会提前通知钱崇文副部长的。

欧阳毅当时担任校长,主要负责行政工作,自然也不是他。

再看邓发。

邓发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他先后参加广州起义,担任香港和广州市委书记。

1935年,邓发担任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局长。1946年,邓发因公遇难,享年四十岁。

再看胡底。

他和邓发是同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期他在北京、上海和天津一带秘密工作。之后,他与李克农、钱壮飞一直从事秘密工作。1931年,胡底来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担任国家政治保卫局侦查部部长。

1935年,胡底在长征途中被杀害。

图|胡底

通过以上时间线和种种推断,委派郑耀先打入军统内部的正是胡底。

作为龙潭三杰之一,胡底不仅有丰富的潜伏经验,还安排郑耀先进入军统内部。

虽然《风筝》演绎地只不过是千千万谍战英雄的缩影,但他们的无畏、勇敢、献身、信念永远值得我们尊敬、纪念。

向为共产主义贡献力量和生命的先烈们致敬!

参考文献

中央特科谍战往事

《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安全保卫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