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趣网

​抗战英雄王延周41岁返乡,隐姓埋名23年,85岁被请进中南海

点击: 来源:迪趣网
摘要:抗战英雄王延周41岁返乡,隐姓埋名23年,85岁被请进中南海 1983年的春天,万物复苏,路边的柳树也生出了新的枝芽。 当时的山东日照还只是一个县城,时任日照县统战部部长的夏良柏

抗战英雄王延周41岁返乡,隐姓埋名23年,85岁被请进中南海

1983年的春天,万物复苏,路边的柳树也生出了新的枝芽。当时的山东日照还只是一个县城,时任日照县统战部部长的夏良柏,来到隶属日照县的孙家村大队进行调研。

当他刚到孙家村大队的时候,已经是中午十点多了。孙家村大队的工作人员还都在地里忙着劳务,夏良柏便想着先在这坐着等等。

就在这时,他看到大队门口有一个看门的老人向他走来。这位老人说大队领导都下地干活了,需要稍等片刻。夏良柏部长也并没有着急,表示并不着急正常工作就行了。只见这位老人非常迅速地转过身向外走去。

夏良柏一下子有点惊讶,因为从这位老人的皮肤和双鬓斑白的发色来看,应该已经过60岁了。但是他却有着十分灵敏的行动力,丝毫没有老年人的倦怠。夏良柏便开始对这位看门老人格外关注。

王延周老英雄

不一会,看门老人端着水壶和茶缸返了回来,开始为夏良柏沏茶。夏良柏仔细一看,发现老人的下身穿的是旧式军用毛呢裤子,裤腿上一排拉链还十分整齐。夏良柏产生疑惑,因为在当时的乡下能穿上毛呢裤子还是军用的,那是很奢侈的。

如果说这条裤子是看门老人捡的,那也不会保存的如此完好,就连裤腿的拉链还十分整齐。这时他想到这位老人会不会是参过军?

夏良柏喊道:“老人家,先不要忙了,过来坐下,我们聊聊。”这位老人听到后便坐了下来。老人一坐下,更把夏良柏惊住了,因为他看到老人的坐姿是非常标准的,后背相当直溜,不会椅到椅子背,并且双腿呈现的就是标准的九十度屈膝。

一位年过六十的老人,坐姿还如此笔直,夏良柏坚信这位老人一定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也就是说他是曾参过军。夏良柏便询问这位看门老人有参过军么?当看门老人将自己的参军经历说了出来后,夏良柏更是直接被震惊到了。

原来这位老人叫王延周,原名王延洲。不仅参过军,而且还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后来入伍空军,被送到美国进行飞行训练,之后成为知名的空军“飞虎队”的王牌飞行员,还曾参加过抗日战争、抗美援朝两次战争。

至于为何改名王延周,这中间还有一段故事,那就是这位老人还曾多次受到周恩来的接见,因为王老深深地被周恩来的高尚品德所感染,所以为了表示敬爱,便将洲改成了周,意在延续周恩来的高尚品德。

如此战功卓著,还曾受到过周恩来接见的老军人,为何会隐姓埋名23年甘愿在农村生活呢?了解后,才知道王延周老人一生的经历太过曲折。

出身贫寒,受堂哥影响,参军入伍,报名空军却又遭到堂哥反对

王延周的出身与二十世纪初大部分家庭的孩子都一样十分贫寒。然而年少的王延周却有着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爱好,那就是他对很多事情都充满好奇,特别爱研究各种书籍。

而且王延周非常羡慕一身戎装的军人和一身褂袍的先生。年少的他内心就很渴望自己可以成为这两个职业之一。然而由于家庭的贫寒,王延周不得不面对现实,早早便外出打工养家。

就这样,15岁的他背上行囊离开了家乡日照,只身来到了400里以外的青岛做一名学徒,养家糊口。学徒时的他,看到有很多比自己大上几轮的老师傅,心中生出无限感慨。他想到也是这些老师傅就是自己以后的人生写照。

王延周不想认命,但还没有能力与现实反抗。只能老老实实在这里做学徒,可能学得快的话,两年就可以成为师傅,这样每个月能多挣些大洋以贴补家用。然后自己再攒点钱,过几年讨个老婆,安分守己的过日子就好了。

此时的王延周已经看到自己未来的人生终点了,每天都重复着相同的工作。直到有一天,王延周原本平淡的不能再平淡的人生被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这个人就是他伯父家的二哥王延德。

当时在北平的29军服役的堂兄王延德回乡探亲,刻意来到了青岛看望正在学徒的王延周。王延周当看到堂哥一身戎装的时候,眼睛里冒出了十分羡慕的目光。紧接着他问到堂哥是在什么部队服役?王延德说他是在29军宋哲元军长下面服役。

宋哲元

王延周听后一下子更加羡慕了,因为王延周一直内心都不甘于眼下的生活,特别是在当时战火硝烟的时代,王延周意识到自己身为八尺男儿应该上战场保家卫国冲锋陷阵。

尽管王延周没有参军入伍,但却一直很关注战场上传来的消息。包括宋哲元军长曾在1933年发起的长城喜峰口一战,消灭了日军6000余人,取得了胜利,从而29军宋哲元的威名响彻全国。

远在青岛的王延周必然也得知了这个消息,所以当堂兄王延德说是在29军宋哲元麾下服役的时候,王延周内心更加羡慕了。

随后在他与堂兄交谈当中得知,当时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为了充实部队力量,决定在1936年底成立一个军事训练团,用来培养部队的后备干部。这个军事训练团的副团长正是在七七事变中牺牲的佟麟阁将军。

王延周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兴奋,并且强烈请求堂兄王延德能将自己安排到军事训练团中。王延德说现在全国抗日战争一触即发,所以还是希望王延周能留在青岛安稳生活求个平安就好了。

王延周当即便反驳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今国家正逢危难之际,还是希望能够报效国家。”王延德见他如此强烈要求参军,便答应了他,并且让他现在青岛等信。

就这样,王延德返回到部队后,经过询问得知军训团开学日期是在1937年1月。随后他便马上写信给青岛的王延周,让他提前赶到北平。接到来信的王延周,丝毫没有犹豫,马上便收拾了行李,离开了青岛赶往北平,顺利的成为了29军军事训练团的一员。

军训团于1937年1月正式开学,校址设在了当时的北平南苑。在开学的第一天,军训团团长宋哲元到场讲话说:“小日本对我们中国实行侵略,这个战争是一定要打的,我们军人,应该是为国家捐躯,誓死不当亡国奴。”

王延周一直听说过宋哲元,但这还是第一眼见到本人,内心十分震撼,此时在他16岁的年幼心灵里已经深深地刻上“报效祖国”的印记。军训团成立后,共有1500个学员,每一位的内心都是为了报效祖国而来,王延周作为其中一员只能说是非常普通的。

军训团起初的训练十分辛苦,由于当时二十九军的装备弱后,为了弥补短处,必须要扬长避短。而以西北军起家的二十九军,便以近战、夜战作为主项训练。宋哲元便从民间找来许多精通打拳、劈刀的高手,来军训团授课。

二十九军军事训练团勋章

包括王延周在内的所有学员们,每天都会进行打拳、劈刀的技术训练。而所谓的劈刀就是用单个大刀,动作都是从中国传统武术中提取出来,很适合突击、近战和夜战。不过由于当时武器的匮乏,军训团给学员发的枪都是木枪代替。

直到1937年的7月,华北形势的严峻,军训团才给学员们发了真枪。这也是王延周及军训团1500多学员入学半年以来第一次摸到真枪。然而就在几天后,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

在7月25日,日军在廊坊、丰台、南苑一带开始蓄意进行挑衅。并且还不断炮击城内,军训团在此情况下,不得不走马上阵,进入阵地,开始构筑工事、挖防空洞、随时准备反击。

并且还给每个学员发放了100发子弹、手榴弹和大刀,这对于1500名军训团士兵来说的确是个挑战,因为他们才刚刚摸到真枪不足一个礼拜。然而眼下的局势,已经不能给他们太多的时间了。

就这样,每个学员都抱着必死的心理要报效国家。王延周更是写好了遗书,托别人能带到山东日照老家。7月28日,一大早军训团成员刚吃完早饭,便马上投入到阵地进行预备工作。

就在大家刚刚投入阵地后,天空上便飞来了乌泱泱的一大片日本战斗机,然而由于当时二十九军并没有空中支援,日军战机肆意的对地面进行轰炸,并且还进行低空扫射。而军训团士兵手中的配备的手枪,根本无法打到战机。

军训团的士兵们只能按规定位置俯卧下来,但是这也避免不了被敌机的炮弹。很多学员在这个时候就已经牺牲了。飞机轰炸过,日军又派出了陆地部队,坦克、步兵开始向阵地冲来。所有军训团士兵并未退缩,而是高呼着“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声音向敌人冲去。

冲上去一批倒下去一批,很快1500人就剩下了不到一半。而王延周这时左腿也受了伤,被子弹射穿。直到下午3时,日军见久攻不下,便准备从东西两侧一同包抄南苑,从而围歼军训团。

指挥部看到了日军的动向,便马上向军训团下达突围命令。但是由于通讯线已经被炸毁了,只能通过战壕里口头接力的方式传递。

当突围命令传到军训团时,副团长佟麟阁已经牺牲。这时军训团在接任的孙雨田团长率领下边打边退,而由于王延周的左腿被子弹射中,血流不止,这样下去,别说左腿不会保住,就连性命都很担忧了。

就这样,王延周让身边的同学按住自己的伤口,自己咬着木棍,用两根树枝将子弹从腿里挑出。接着,剩下的学员们在团长的指挥下,将所有武器全部扔掉,只背着大刀便开始向外突围。

但当军训团突围到最后一道屏障时,发现日军已经布放上铁丝网并且还系上了铃铛,为的就是防止突围,只要铃铛一响,所有枪口都会朝一个方向射击。看到眼前的一幕,军训团所有的成员都非常气愤,并且向团长请命,要与日军进行殊死一搏。

就在这个时候,天上下起了暴雨,在暴雨的噼里啪啦的雨点声中,军训团小心翼翼的剪开了铁丝网,伶仃地响起铃铛声也都被覆盖了,就这样,军训团成功地突围出去。

突围到固安县后,清点人数发现1500人一共就有不到700人生还。看着身边昔日一起训练的战友逝去,存活的其余学员齐声高喊:“一定要为逝去的同学报仇!”令人悲叹的是,这军训团的1500名学员,第一次实弹射击,竟然成了大部分人的最后一次战斗。

29军大刀队

也正是由于这次军训团伤亡太大,战后便被解散。有的学员们投奔亲友或者回到家乡,有的则自找出路。而带着枪伤的王延周则与三个同学开始了长达近4个月的流浪,他们不想回家,而是想着找到下一个部队继续报效祖国。

一番周折,他们来到了西安。在这里他们听到一个消息,说黄埔军校正在四处招募学员。随后王延周便报名参加了黄埔16期的招生考试,并且成功的考入西安分校。

王延周也正是在黄埔开始接受到了正规的军事教育训练。两年后的1940年,王延周马上就要从黄埔毕业进入到下一个战场。

然而就在黄埔学习期间,王延周经常听到前线传回令人悲痛的情况,就是由于当时中国的空中力量是在太脆弱,小日本仗着自己有战斗机经常肆意降落到我们的机场,并且还把机场的旗帜拔走。

每当王延周听到侵略者如此狂妄的行为,内心都深深被刺痛,直到有一天他冒出个想法, 那就是我要开飞机打鬼子。并且将这个想法告诉了堂哥王延德,他认为会得到堂哥的支持,不过令他没想到的是,却十分相反。

王延德非常坚决的否决了王延周的打算,并且说到:“不要说飞行技术好不好学,在如今这时期,飞行员的命是最轻的。”王延周听到堂兄的话语,内心十分气愤,他想到堂兄身为军人竟然在国家危难之刻想到的是自己的性命,也是在这个时候,王延周开始对王延德不像刚开始的那样敬佩了。

已经下定决心的王延周最后还是报了空军军官学校,并且于同年来到昆明航校进行飞行理论学习。由于王延周学习十分刻苦,于1941年被送到美国航空部队进行强化训练。

去到美国后,王延周在加利福尼亚州接受了更为严格的系统学习,也是在这个时候他接触到了各种性能的飞机和飞行类似。直到两年后,1943年王延周面临马上毕业回国,这时美国见王延周表现出色,便给他开出条件希望他能留在美国当教官。

可知道王延周能到美国进行飞行学习已经是很难得了,这还要被美国留下来,实属难上加难。这对于其他同学来说,高薪厚禄都是梦寐以求的。然而王延周却直接拒绝了,当身边同学问到他为何不留下呢?

王延周坚决地说到:“现在祖国正在遭受日寇侵扰,我必须要回去执行消灭日寇的任务,我怎么能贪图个人享受而忘记国耻。”

就这样,归国后王延周便被以优异飞行员的身份被选入了由陈纳德所创立的中美空军混合团第三大队任飞行员,王延周终于实现了可以驾驶飞机在天上打鬼子的梦想了。

第一次执行任务险象环生,神勇击落日寇运输机

1944年6月2日下午,王延周被分配驾驶P-40N战斗机进行轰炸日军占领的郑州火车站任务,这也是他第一次参加飞行任务。

然而王延周却表现得十分熟练,并且很顺利的完成了任务。这与他在日寇战机随时侵袭的情况下,无数次进行训练有着莫大的关系。

执行完任务后,王延周驾驶着战机准备凯旋,这时他发现战斗机的引擎突然不转了。第一次实战中遇到这种情况,王延周一时间不知如何应对,只能紧急迫降了。然后迫降的后果就是被日寇俘虏。

就在这时,控制表盘上的油灯亮了,这时王延周意识到原来是左油箱油量耗尽了,他赶紧转换了油箱,迅速将飞机提拉到3000米的高度准备返航。这时他忽然发现飞机左前方出现了一个黑点,由于飞行速度的加快,黑点也越来越大。

不一会,王延周清楚地看到了对面机身上有着白底红太阳的标志,他意识到这是小日本的飞机,而且还是一个大型运输机。王延周果断追上运输机,在它后方一点按钮,六挺机枪同时开火,这架运输机瞬间变成一团火球向下俯冲下去,只听“嘭”的一声,运输机坠毁了。

王延周确定运输机真的坠毁后,便迅速返航。降落后,地勤人员检查飞机机枪子弹发现,王延周击落日寇运输机只用了18发子弹。因为这次任务,王延周荣立一等功,也正式成为了“王牌飞行员”。

驼峰航线

此后的一年时间里,王延周在对日作战中,相继击落了日寇3架零式战斗机、1架东条战斗机,加上第一架运输机,共击毁五架日机。后来王延周被派往称为“死亡之旅”的驼峰航线,进行从印度等国运输抗战物资回国的任务。

之所以这里称为死亡之旅,就是因为这里属于喜马拉雅山的一部分,普遍高度都在4000米在5000米,更有少数高度达到7000米。驼峰航线更是全程都是崇山峻岭,天气变化极其复杂啊,而且在这里相继有数百架运送战略物资的飞机坠毁,一千多名飞行员遇难牺牲。

从这可以看出,这里虽然没有敌机,但是面对恶劣的情况,危险程度要比前线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王延周却丝毫没有惧怕,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相继8次穿越“驼峰航线”,为抗战一线运输了数以万计的军用物资,直到日本投降。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延周在一次迷航中却走上了人生正确方向

1946年4月20日,王延周驾驶着一架L-5式救护机从徐州飞往济南。当驾驶着飞机路过一个村庄时,他忽然想起了自己已经离开家乡十年之久了。如今日本鬼子刚赶走,蒋介石却又发动了内战了。

王延周又想起,自己曾亲眼目睹到国民党士兵追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并且还焚烧他们的房子,他越想越愤怒,他想到这样一支部队和日寇又有什么分别?而相反他看到八路军穿着粗布衣服为老百姓收割庄稼,为掩护老百姓而牺牲,这鲜明的对比,让他心中充满了愤恨,他不想在为这样的部队卖命了。

就在这时,天空起了大风,瞬间风沙弥漫,王延周看不清四周的情况,只能握住操纵杆,保证飞机安稳飞行。然而就在这时,他发现飞机已经飞出航线,并且出现故障,他意识到此刻必须要马上迫降。

王延周

随后,王延周驾驶着飞机降落到了一大片田地里,他不知道这是哪里。但是当他看到身着破衣,手拿红缨枪的人出现时,他才知道这里是中共的管辖之内。王延周想到国军内部所传的,当飞行员落到共区,飞行员会被剥皮的时候,他一下子紧张了起来。

然而事实证明,他被骗了。他不仅没有被审讯,反而还被送到一户人家吃饭休息,当地的人看到他还很热情。远在南京的堂兄王延德得知王延周的情况后,马上还联系正在南京谈判的周恩来,请求放人。周恩来回到:“这谈不到放不放的问题,走者欢送,留者欢迎。”

意思就是去留自由。后来这个消息传回中央后,有关领导找到王延周询问他的意愿。王延周当即表示我想留下来!就这样,王延周被送到了沈阳东北联军总司令部,担任东北航校的飞行教员,并且参与了培养我国第一代空军飞行员中。

直到1949年,王延周正式宣布退出国民党。并且于同年参加到了开国大典的飞行编队中。

也就是这个经历,让晚年的王延周都十分感慨,他曾说过:想当年,年少痴狂的我就是一心想当一名军人, 扛枪打仗,报效国家,却误入了国民党军队,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迷航,要不,怎么能有我的“开国大典,驾机受阅”的荣幸呢?

时隔一年抗美援朝又击毁美军战机

1951年11月,美国肆意在朝鲜半岛发动战争,王延周奉命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在朝鲜战场上,也是第一次战斗中,王延周又立下战功。

在王延周飞机经过当时的安东上空,进入大海不久,后方便出现了当时美国最为先进的王牌飞机F-86,他们很快的速度便追了上来,并且直接击落了我军两架僚机。

王延周接着发现有一架美国战机开始向我军轰炸机飞去,王延周一串炮火打过去,为轰炸机解了围。接着,又俯冲过来一架战机继续接近轰炸机,这时王延周趁敌机转弯之际,用瞄准器锁定目标。王延周果断按下发射钮,炮弹直接命中敌机,直接拖着一股黑烟便坠毁了。

年轻时的王延周

在入朝第一次战斗中,王延周便分别击落击伤美军F-86战机各一架,荣立二等功。也是从这一刻起,王延周成为了中国军史上击落过日军和美军战机的两位飞行员之一。

另一位则是出生于1916年的邢海帆,他与王延周同是笕桥航空学校的学生,并且都是于1941年赶赴美国学习飞行技术。学成之后,毅然回国加入到抗日战争中,并且于1945年1月在保卫武汉中与日军战机展开空战。

在当天,邢海帆便驾驶战机直接击毁日军战机3架,第二天又击毁日军战机2架,可谓是创造了空军的奇迹。1949年邢海帆与王延周共同驾驶战机飞过天安门接受祖国的检阅。

两年后的1951年,邢海帆与王延周共同踏上了朝鲜战场,并且驾驶着米格15战机同时击伤击落美军战机各一架。也正因此,邢海帆与王延周共同成为我军史上曾击落过日军和美军战机两位飞行员。

邢海帆

朝鲜战争结束后,空战英雄转业地方,隐姓埋名22年

参与朝鲜战争之后,部队做了极大的调整,王延周被调到空九师任教员。也是在这期间,33岁的王延周于1953年11月和25岁的齐书云女士结婚。

1955年,王延周转业回到地方工作。后来,王延周因为已经迁移台湾的堂哥王延德关系,受到了影响,于1961年,王延周返回到了家乡山东日照孙家村。

这是他从离家之后整整20年再回到家乡,此时的王延周刚41岁。回到农村的王延周,开始平淡的务农生活。然而王延周却丝毫没有怨言,在农村成为了干农活的一把好手。

晚年的王延周老人

就这样一直过了22年,1983年日照县统战部部长夏良柏下乡调研,发现了王延周的情况,并且亲自写信,将王延周的情况送给了上级。1984年,解放军空军恢复了王延周驾机起义人员的待遇,并且为他办理了离休手续。

然而这一切都在王延周老人的要求下,非常低调的进行。王延周老人不想因为自己的事影响到其他村民的农作。所以就算到这个时候,孙家村的其他村民也根本不知道这个干农活的好手,竟然有着如此传奇的经历。

直到2005年,已经85岁的王延周,竟然突然被请进了中南海,并且还坐客钓鱼台。这个消息传回孙家村的时候,村民才意识到原来这位生活在孙家村已经三十多年的老人,竟然是曾经的空军英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