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趣网

​“勿谓言之不预”之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始末

点击: 来源:迪趣网
摘要:“勿谓言之不预”之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始末 毛泽东 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 导语: 新华社1967年07月03日,发表就苏联驻华人员在我国非法窃取情报的活动,我国外交部向苏修提出强烈抗

“勿谓言之不预”之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始末

毛泽东

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

导语:

新华社1967年07月03日,发表"就苏联驻华人员在我国非法窃取情报的活动,我国外交部向苏修提出强烈抗议"文章,结尾使用了"勿谓言之不预也",一年多后打响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第一次珍宝岛事件

1969年2月6日至25日,苏联边防部队连续5次围攻中国边防人员,为了防止事态扩大,中国边防部队暂时停止了巡逻,为此苏联大肆宣扬,称“中国退出了珍宝岛(俄称达曼斯基岛)”,妄图以此证明“珍宝岛是苏联的领土”,且扬言若中国边防部队再敢上珍宝岛巡逻,便使用火力解决的办法。

3月1日,侦察科长马宪接到上级电话,要求加强珍宝岛地区的巡逻。次日上午9时17分,苏军突然开枪,打死打伤中国巡逻队员6人,中国边防部队进行自卫还击。与此同时,苏军利用装甲车对中国巡逻队员进行火力压制,其中1辆侵入珍宝岛北端的中国江叉,企图从侧后攻击岛上的中国军队。中国边防部队岸上掩护分队立即以猛烈火力击退苏军装甲车,并上岛与苏军展开作战。双方激战1小时后,中国边防部队成功击退苏军。

第二次珍宝岛事件

3月2日当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照会苏联驻华大使馆,就珍宝岛事件提出强烈抗议。苏联边防军不甘心3月2日的失败,向珍宝岛迅速增调步兵和装甲车。此后,3月5日、7日、10日、11日、12日,苏军多次入侵珍宝岛以及西侧的中国河道。中国方面也立即抽调兵力,对珍宝岛和七里沁岛进行重点防范。3月13日,中国工兵分队在苏军车辆时常通过的珍宝岛西南侧江叉地区设置了小面积反坦克地雷场,反坦克炮兵隐蔽地进入前沿和纵深阵地。

3月15日凌晨,苏军以10余辆装甲车掩护步兵从北端入侵珍宝岛,中国边防分队立即以1个加强排的兵力抢占珍宝岛东南部的天然棱坎,与苏军形成对峙。8时02分,苏军步兵在3辆装甲车的配合下发起冲击,中国边防部队阵地指挥员营长冷鹏飞指挥步兵分队用火箭筒击毁苏军装甲车2辆,苏军步兵在中国边防部队炮兵的压制下被迫撤回,战斗一度中止。

9时46分,苏军使用地面火炮和坦克,对中国边防部队岸边阵地和岛上分队进行猛烈炮击。10点10分开始,苏军出动6辆坦克和4辆装甲车,进入珍宝岛南、北两端,向中国边防部队正面发起进攻。中国边防部队予以反击,集中主要兵力和反坦克武器,从正面对抗进攻的苏军,苏军坦克遭遇打击后,随即改变行动路线,其中1辆坦克闯入中国边防部队设置的雷区,先是履带被炸断,随后又被中国边防部队的炮火击毁。战斗持续至12时25分,苏军第二次进攻被击退,战斗中冷鹏飞负伤。

下午1时35分,苏军以纵深火炮、岸边坦克炮和其他火炮登对中国边防部队的防御阵地和边防站进行大规模炮击。炮击持续了2个小时,下午3时13分,苏军100余人在20辆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下,向珍宝岛发动第三次猛烈进攻,企图以火力优势将中国边防部队歼灭。中国边防部队分为几个战斗小组,采取集中围打一辆坦克或装甲车的战法,同时以岸上步兵火力分割苏军坦克余步兵,打乱苏军的战术协同。中国边防部队炮兵对珍宝岛上的苏军坦克和装甲车进行炮火打击,同时对苏联江岸局部地区的火力支援进行压制。战斗持续至下午5时15分,遭遇重大损伤的苏军撤出战斗。次日,苏军登岛收尸,中国边防部队未予以出击。

苏联一方面对中国进行武装挑衅,一方面表示愿意与中国政府进行“协商”1969年7月26日,苏联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库兹涅佐夫约见中国驻苏代办,要求举行中苏高级会谈。

1969年10月12日,中苏双方在北京就中苏边界问题开始举行外交部副部长级的谈判,11月,双方重新互派大使。此后,中苏开展了长达9年的边界谈判,但因苏联态度强硬,始终没有进展,但这9年期间也未再发生大规模的武装冲突。4进入21世纪后,中俄达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4年10月14日,中俄两国外交部长部长签署了《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至此,中俄长达4300公里的边界线全部划定,根据协定,珍宝岛永远归属中国。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后续之毛主席的换家战术

珍宝岛事件之后,1967年08月28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了一则震动世界的消息,题目是《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文中说:“据可靠消息,苏联欲动用中程巡航导弹,携带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对中国的重要军事基地———酒泉、西昌导弹发射基地及北京、长春、鞍山等重要工业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

消息传到北京,高层当即开会,都认为苏联人疯了,虽然此时中国有原子弹,氢弹,但和苏联庞大的核武库根本没法比,但毕竟都是经历过几十年风雨的人,有人认为可以和苏联进行谈判,不违背原则情况下适当让步,有人就说,我们也有核武器,苏联敢扔,我们也扔到苏联头上去。

但毛主席认为不妥,苏联核心在东欧,且地广人稀,核武器对他们威胁不大,但300枚核弹对人口稠密的我国却威胁很大,核武器爆发后,很多地方都不适宜人类居住。思考良久后,毛主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就是和苏联换家

首先,将大部分军队布置在中苏边境,一旦苏联投放核武器,我国所有野战军立即进攻苏联,紧跟着是我国的老百姓,中国有8人亿人,苏联只有2亿人,只要冲入苏联境内,破坏交通和工业,继而占据苏联,当然,这是极限情况下的一比一换家。至于,我国的核武器,就全部扔向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基地,亚洲有美军24万人,一旦苏联发动核战争,无利不起早的美国很可能对我国落井下石,这就是一石二鸟,即便美国想要报复,我国人已经占据苏联国土,美国也只能先进攻苏联。

同时,毛主席让周总理将这个计划,直接发电文给美苏双方,这就成了阳谋,怎么做就看苏联怎么选择了。美国看到这计划后,无不感叹计划的疯狂,但以他们对毛主席的了解和中国20多年的交锋,中国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对美国而言,只有逼迫苏联放弃对中国的核打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