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双雄秦赵两国两位惠文王的相似之处
战国双雄秦赵两国两位惠文王的相似之处
秦惠文王:图片来源于网络
战国的君主都已经称王,每位王者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号,严格来说称之为谥号,有武灵王,武烈王,威烈王,昭襄王…也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有两位王有相同的名号---惠文王,分别是赵惠文王与秦惠文王。除了名号相同,在其他方面两位惠文王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赵惠文王: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都有一位好父亲。
惠文王的父亲秦孝公,素怀雄心壮志,不甘屈居人下,经过商鞅变法,几十年忍辱负重,冲破各方压力,终于将一度被魏国吊打的西陲弱国,变成称雄东方的强国,留给儿子足够争霸天下的实力。
秦孝公:图片来源于网络
赵惠文王的父亲赵武灵王同样英武不凡,少年即位便化解了数国带兵吊孝的危机,展现了高超的处理危机的能力。后通过改革,打造强大的军队,将赵国变成可与秦国争锋的强国。
赵武灵王: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继承强大的国家并发扬光大
正因为有英雄的父亲,他们才能接手蒸蒸日上的国家。更为关键的共同点是,国家在他们手里强大的步伐并没有减弱,正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两位惠文王谁也不是败家子。
秦惠文王在位期间,秦国与仇敌魏国继续作战,一次征战中杀掉魏军八万人,俘虏魏国的将军,第二年逼迫魏国交出河西土地。从此秦国可以度过黄河,攻略魏国,掌握了出河作战的主动权。秦惠文王降伏了秦国西北的义渠,将义渠之地并入秦国版图,按照秦国郡县制度进行管理,保证了秦国后方的安定。在西南方向攻取巴蜀之地,占据从巴蜀之地进攻楚国的战略前沿;巴蜀之地是产粮区,有了充足的粮食供应,就让秦国有了四外征战的保证。秦惠文王主政的秦国四面开花,从东西南北为秦国开疆扩土。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赵惠文王不甘示弱,在位期间灭掉宿敌中山,将中山土地并入版图,攻取了被东胡占据的代地。此时的赵国,向东不惧齐国,向南攻略韩魏,向北威慑燕国,向西不怵秦国。在 阏与之战中打败秦军,名震天下。此时的赵国,国力也已达到了顶峰。
三,人才相助
两位惠文王将国家推动强大,离不开身边的能臣武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秦惠文王身边有张仪,樗里疾,司马错,白起,日后的战神此时已经崭露头角。赵惠文王身边有著名的将相组合,廉颇蔺相如,挖掘出了优秀的税务官出身的名将赵奢,一度燕国的名将乐毅都曾为赵国带兵出征,效力于赵国。正是这些人的鼎力辅佐,不吝效命才保证了国家的强盛,这也足可说明,两位惠文王都能知人善任,珍惜并尊重人才
四,继位之初都不太平
两位惠文王继位之初都发生了动乱,两位惠文王都解决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秦惠文王是商鞅作乱,商鞅作乱在秦国可能有些牵强,但毕竟给人落下了口实,在秦国人们只知道商君之法而不知有秦王。秦惠文王平定商鞅,有商鞅仇敌的教唆,肯定也有自身的想法。平定了商鞅,顺手解决了其他的痼疾,对他的统治有利,对秦国同样有利。赵惠文王即位之初面临的局势更严峻,赵国发生了兄弟阋墙的悲剧,最后连养老的武灵王都参与进来。赵惠文王在心腹帮助之下占据上风,困死父兄,巩固了权利,尽管有失人情,然毕竟国家事大。
最后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秦赵两位惠文王存在一些共性,当然也会有一些区别,首先他们不是同时代的人,秦惠文王在位时是赵国的肃候与武灵王时代,赵惠文王对应的则是秦昭襄王时代。如果两位惠文王主政时在相同的时代,不知道二位争锋相对会创造出怎样精彩的历史!此外就是两位惠文王的身后之事大相径庭,秦惠文王死后留下的是更加强大的秦国,赵惠文王死后赵国开始衰弱,与秦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在韩之后被秦所灭。
赵国被灭,与赵惠文王存在什么关系?这其中有无赵惠文王之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