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揭阳籍近现代名人
广东揭阳籍近现代名人
01-方 耀(1834—1891)
方耀(1834—1891):又名方辉、方照轩,生于普宁县洪阳西村(今广东省普宁市洪阳镇)。出身行伍,以剿太平军发迹,官至广东水师提督。
02-姚梓芳(1871—1952)
姚梓芳(1871—1951):广东揭阳县桂岭凤林村人。民国时期藏书家、学者,北京大学首届毕业生。晚清时期中禀生、举人,历任法部主事、广西第二师范校监、北京高等实业学堂人伦道德课讲师等职。民国后出任暹罗华侨宣慰使、潮梅行政考察官、潮梅司法官等十余项职务。卸任后返乡创建秋园学苑,建楼藏书并治学讲课。其藏书活动记录于《姚氏学苑碑铭》中,秋园藏书楼1929年建成,藏书注重文献保存与传统文化传承。他主张学习先秦散文,著有《古文辞阶》《秋园文钞》等,曾参与编修《揭阳新志》,并捐资修建家乡设施。
03-黄叔培(1893—1979)
黄叔培(1893—1979):高级工程师。1893年12月25日出生于广东省揭阳县。191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1921年获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曾任北京工业大学、广西大学教授,交通大学教授、系主任。1955年后,历任吉林工业大学副校长、一级教授,上海内燃机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第三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79年3月17日因病在上海逝世。
04-杨石魂(1902—1929)
杨石魂(1902—1929):原名秉强,字昌义,广东省普宁市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2月,他受党组织派遣,回潮汕领导青年学生和工人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大革命失败后,时任汕头地委委员兼工委书记的杨石魂,秘密组织普宁和各地农民举行武装暴动,建立普宁县临时人民政府,后率工农武装与海陆丰农军汇合,组建起东江工农自卫军。1927年9月,南昌起义部队先后撤退到潮州、汕头,杨石魂率汕头农军策应起义部队,并亲自护送起义领导人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安全转移到香港。1929年2月,党中央派杨石魂到武汉,重建湖北省委。同年5月,省委机关遭破坏,杨石魂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壮烈牺牲,年仅27岁。
05-许涤新(1906—1988)
许涤新(1906—1988):出生于广东省揭阳县棉湖镇,原名许声闻,中共党员,民建会员,经济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生前是汕头大学名誉校长。许涤新于1928—1932年先后就读于厦门大学和上海劳动大学;1931年历任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研究部副部长、宣传部长;1932年任中国文化总同盟秘书,7月转入国立上海商学院;1933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商学院,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5月任中共上海工委财经委书记,同年任中共香港工委财经委书记;1948年任中共香港工委统战委员会书记;1949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5月历任上海市军管会财经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上海市工商局局长,华东财经委员会副主任,10月任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1950年3月历任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统一战线工作部副部长、部长;1951年10月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秘书长;1952年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统一战线工作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八办公室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1955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7年7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1981年任汕头大学校长;1986年任汕头大学名誉校长;1988年2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许涤新主要从事广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06-黄 声(1908—1966)
黄声(1909—1966):原名寄因,揭西县塔头镇顶埔村人。曾任潮梅行政委员会副主任,汕头市军管会秘书长,汕头市副市长等职。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66年6月14日,含冤而死。
07-杨遵仪(1908—2009)
杨遵仪(1908—2009):广东揭阳人。地层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中国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奠基人、新中国地层古生物事业的开创者之一和新中国地层古生物教育事业的开拓者。曾任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以及《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地质学报》《古生物学报》等专业学术期刊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还担任过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冈瓦纳分会以及其他一些国际地质学术组织的负责人。1939年获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杨遵仪转任北京地质学院教授。先后担任地质学院的副总务长、专修科主任,水文系、石油系、普查系和地质系主任等职。1980年杨遵仪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1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并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杨遵仪对无脊椎古生物的门类有深入研究,尤其是对腕足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的研究造诣颇深。
08-林 超(1909—1991)
林超(1909—1991):字伯超,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毕业于中山大学,加拿大景观生态和管理学会终身会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编纂委员会学术顾问、中国人文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的开拓者。林超生于揭阳市区渔湖镇江夏村,父亲林建中是揭阳真理中学的创办人、校长。林超自幼受家庭文化熏陶,而且天资聪颖,17岁时考取岭南大学读文科,次年转入中山大学哲学系。在研习哲学之余,选修了外系的一些课程,其中俄籍教授史禄国讲授的人类学和民族学多涉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引起林超的极大兴趣,对地理学的注意也就悄然而生。正值中山大学1929年创办地质地理系,林超遂师从瑞士教授汉姆(Ham)学地质学,随德国教授威廉。克勒脱纳(Wilhelm Credner)学自然地理学。自此,确立了以研究地理学为己任的终生奋斗目标。 1934年以优异成绩考取公费留学英国利物浦大学,1938年年仅28岁的林超荣获该大学第一个地理学博士,随即归国就任中山大学教授和地理系主任,同年又被破格任命为中山大学理学院代院长。1940年中国地理研究所在重庆北碚成立,林超是该所筹建人之一,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人文地理研究组组长、地理研究所所长。1949年林超代表中国赴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参加国际地理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为中国在国际地理学界争得了应有的地位,从此中国成为国际地理联合会的正式成员。
09-邱 及(1910—1984)
邱及(1910—1984):广东揭阳小坑村(今属揭东县玉湖镇)人,原名英杰,字仲推,号南离子,世界语名Orverda(世界语“金绿”)。我国著名的世界语者。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预算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并担任全国侨联第一、二届常委,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常务理事,中柬友协常务理事,中老(挝)友协常务理事。著有古诗词《红尘集》。
10-庄世平(1911—2007)
庄世平(1911—2007):生于广东省普宁市,著名社会活动家、香港知名银行家,曾任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会长,南洋商业银行创始人,特区大紫荆勋章得者。庄世平一生爱国坚定,爱港真诚,爱乡情深,廉洁朴实,毕生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香港回归和繁荣稳定呕心沥血,作出了重大贡献。曾任第二、三、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第三、四、五、六、七届副主席,中国银行名誉副董事长,南洋商业银行名誉董事长,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会长。1997年7月,荣获香港特区政府首批颁发的大紫荆勋章。2005年8月,荣获中央政府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2007年6月2日2时29分,庄世平因心力衰竭在香港逝世,享年9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