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闹市,存有三宝,始于唐兴于明衰于清的太原崇善寺今昔
身处闹市,存有三宝,始于唐兴于明衰于清的太原崇善寺今昔
经常在五一路那边转悠,走路活动锻炼,路过崇善寺,其实是崇善寺大悲殿,就被其古朴厚重、肃穆端庄所吸引。经常去看看,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崇善寺的悠久历史是不容置疑的,文物价值是弥足珍贵的,建筑风格是富有特色的,至今仍然有僧人居住,香火很旺,可见一些居士、香客在烧香、跪拜,还有的跟着僧人们一起做法事。今年疫情期间,崇善寺关闭,具体开门时间不清楚,门口的“大悲胜境”牌匾下,放着一个蒲团,是给在寺外跪拜的人用的。
一、崇善寺的悠久历史。
(一)崇善寺的历史更名或曾用名。崇善寺位于太原市迎泽区狄梁公街。创建于唐,初名白马寺,后改为延寿寺、宗善寺、新寺,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三子晋恭王朱棡为纪念其母孝慈高皇后马氏,在原寺旧址大事扩建,并改为崇善寺,一直沿用至今,其总面积一度达到14万平米。据说崇善寺曾经是隋炀帝的行宫,又有传说武则天曾经在此出家。在崇善寺大悲殿的右边的门头上书“宗唐遗址”,左边的门头上书“晋源胜景”,中间的门头上书“大悲胜境”,均可体会其历史久远,并富于地方特色,宗教文化。“宗唐”与唐有关,“晋源”之晋,山西古称“三晋”,为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封地,晋祠即在晋源区。“大悲”应为佛教的用语。崇善寺是山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崇善寺大悲殿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崇善寺的兴盛。崇善寺的兴盛始于明代,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的发妻孝慈高皇后马氏病逝,因晋王是马氏抚养成人的,为了纪念其母后,在洪武十六年(1383年)的时候,,朱元璋三子晋恭王朱棡请示朱元璋,批准建立新寺,一共修了八年时间,一直到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才竣工,更名为崇善寺。明代崇善寺完全按照标准的宫殿式建筑的格式修建,具体可见仍保存在寺内的《崇善寺建筑全图》。崇善寺不但是佛教寺庙,同时又是皇家祖庙,享受着比其它一般寺庙更多的香火。其中,崇善寺位置最后的大殿金灵殿,即没有帝座的祖庙。
(三)崇善寺的衰落。崇善寺兴盛至清同治三年(1864年)的时候,偶发的一场大火,导致其主要建筑均被焚毁,幸存下来的只有大悲殿和一些附属建筑,值得庆幸的是大悲殿内的主要珍贵文物(崇善三宝)幸存下来。现在的崇善寺大悲殿仅占原寺面积四十分之一。崇善寺南面的太原文庙,是在原太原府县两文庙被汾水冲毁后,由山西巡抚张之洞提议,在崇善寺旧址废墟上修建,利用了原来的一些基础、遗存,建设时间是清光绪七年。
二、崇善寺的文物价值。
崇善三宝。主要指宋版藏经、明代临摹本壁画和金菩萨。
第一宝指的是我国木刻印刷史上的很早时候的版本——北宋《崇宁万寿藏》和南宋《碛砂藏》。《崇宁万寿藏》和《碛砂藏》的刻板就用了33年时间。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代,在唐中后期普遍使用。宋代仁宗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只凭借其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就彰显其价值。另外,崇善寺还藏有从其他寺院或地方移来的多种藏经。
第二宝指的是明代壁画临摹本,一共有两套。在没有影像复制的年代,要想留住美好的记忆,留住名画或者影像,在没有照相机、摄像机的时代,科技不发达的年代,就只能靠临摹了。临摹作为时代记忆、名画留存的主要方式,之一为《释迦世尊应化示迹图》,讲释迦牟尼成佛的传说,重点讲述释迦佛降生出家和求法成道以及达到涅槃,并以八相成道或八相示现为主要内容。之二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讲善财童子参拜诸佛学法的传说,善财童子喜欢善知和亲近善识并遍访诸佛以及修菩萨行和普渡众生,如受文殊教、至各国、往天宫、获普贤赞等。今天崇善寺大部分已经不复存在,但研究者却能够从临摹本中回忆崇善寺的盛况,能留给后人研究和给予启迪、借鉴,这就是其存在的价值。同时,明代的临摹本也是极其罕见的。
第三宝是大悲殿正面的三尊泥塑贴金菩萨立像。明洪武年间塑制,倒算历史已经有五百多年了。中间是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千手观音菩萨有20支手臂,每一个手心里有一个眼,40支手里有40个眼,分别乘以佛家“二十五有”即构成千手千眼。)。左边是普贤菩萨像。右边是千手千钵千释迦文殊菩萨像,均为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珍品。由于崇善寺正在修缮,很遗憾没有进去过大殿,只是看网上的图片就足以令人震撼,疫情结束,崇善寺再次开放的时候,一定要进去看看这三尊佛像,佛像高8米多。
三、崇善寺的建筑特色。
(一)原崇善寺曾经的规模。明崇善寺按照标准宫殿式建筑的格式修建,中轴线上的金刚殿、天王殿、大雄殿、毗卢殿、大悲殿、金灵殿,坐北朝南,南北向一字排开。各大殿的两厢整齐的排列着一系列的小院落,对称、整齐,中规中矩。崇善寺最辉煌时期占地二百四十五亩。
(二)现崇善寺的建筑特色。现在的大悲殿基本为明代初修时的原物,建筑特色均为明代初期风格。大悲殿是山西最早、完整、标准的明早期木结构古建筑遗存实例,坐北朝南,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中国传统古建筑的风格在此均可看到,台基、木柱、开间、斗拱、彩画、重檐、屋顶、山墙、藻井、飞檐、隔扇等。大悲殿两侧是钟鼓楼,也是明代建筑。 位于大院东南角的钟楼,高20多米,楼上悬挂着一口明正德元年铸造的大铁钟,总重9999斤。门前铁狮一对,明洪武时铸造,神姿威猛,十分罕见。大悲殿的院内月台很大,占据整个院落的三分之二。月台上有钟鼓二厅,一律琉璃瓦盖顶,砖镶围栏,还有年代久远的碑刻,珍贵碑刻用玻璃罩笼罩。院内的参天大树枝干伸出,树荫覆盖了月台。月台上设有香炉、蒲团,供人跪拜焚香。曾经见过崇善寺的一场法事活动,大悲殿殿内,殿外僧人林立,还有一些居士站在后面。
四、崇善寺的游览。
崇善寺免费对外开放,游客可以在规定的时间自由进出大悲殿。目前处于疫情期间,仍不开放。崇善寺的东边,新建了一处偏殿,门前挂着“崇善寺”的匾额。想要进去需要从大悲殿的门口进入,向右穿过。崇善寺的正南是太原文庙,崇善寺的附近还有山西大学堂旧址、皇华馆、纯阳宫、万字楼、赵树理旧居、杨爱源旧居、拱极门、国民师范旧址等,均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紧邻太原的老商业街柳巷,铜锣湾购物中心,还有许多山西地方特产,如宁化府老陈醋、老鼠窟元宵、六味斋等老字号。如果你走进宁化府的巷子里,一定会闻到浓浓的老陈醋的味道,还时常可见很多人拿出5斤、10斤的塑料桶排队打散酸,把山西人爱吃醋的特色表现的淋漓尽致。崇善寺紧邻的狄梁公路、上马街附近有很多山西特色的面食、羊杂割、灌肠、烧麦等地方小吃。
总体感受,太原作为一个有2500余年的历史的古城,自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传承了很多,流失了很多,在全国的知名度并不高。如今,我们仅能从这些残存的历史碎片中领略和感受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专家自有研究者的爱好和方向,作为一般的游人,在瞻仰、历史遗存,感受厚重文化的同时,也希望能够把太原的的珍贵的历史文化、真的古建筑精心打造,宣传,让更多的人从中受到启发和借鉴。如今的情况有一种珍珠藏于匣中,不闻其名,不见其光,不得其珍的感觉。崇善寺现在正在修缮,这是很好的做法。只有把传统的历史文化打造好,依托真正的历史,富于中国特色,又能结合当今形势,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简介:旅行岁月小记,用心灵感悟记录人生的实际和心灵的旅程。励志语录,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心得之悟,逆境磨炼之后应有所成长,看问题的角度有所转变才行,如黑暗中久了应当更加珍惜光明,枯枝杂草看的多了更应珍惜柳暗花明。人生既要面对诸般美好,又要接受种种不堪,还要表面上若无其事地日复一日地活着生存。时间易逝,正如“谁言春华盛,弹指金秋实。饮风听蝉曲,月朗老树依。”,只要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人们终其一生都在找突破。希望如暗夜中的星,指引着人们前进。身心熬得住风霜雨雪,才能见到柳暗花明。无论世界如何变幻,学会用美的事物充盈自己的内心。曾经在纸媒发表散文、诗歌、论文多篇。欢迎交流分享。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