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趣网

​德国“俾斯麦”号,二战时期海上霸主,竟只服役九个月就沉入大海

点击: 来源:迪趣网
摘要:德国“俾斯麦”号,二战时期海上霸主,竟只服役九个月就沉入大海 “俾斯麦”号战列舰是德国海军在二战时期建造并服役的,它是德国当时吨位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重型战列舰,它囊

德国“俾斯麦”号,二战时期海上霸主,竟只服役九个月就沉入大海

“俾斯麦”号战列舰是德国海军在二战时期建造并服役的,它是德国当时吨位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重型战列舰,它囊括了当时所有德国军工设计者的心血,也包含了希特勒称霸大西洋的野心。

它的强大战斗力,甚至让它最大的敌人英国皇家海军都惊叹不已,作为二战过程中性能最优秀的战列舰,“俾斯麦”号战列舰甚至对以后战列舰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就是一个这样的战列舰,它从开始服役到被击沉只有短短九个月的时间,“俾斯麦”号战列舰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在一战结束后,德国失去了所有的大型战舰,按照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的条约——《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德国不再被允许建造排水量超过一万吨,主炮口径280毫米以上的战列舰了。

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执政之后,他加快了扩军备战,德国海军开始了自己代号为“G”的超级战列舰计划,这就有了“俾斯麦”号战列舰的问世。

这艘战列舰是用德国首任宰相奥托·冯·俾斯麦的名字命名,奥托·冯·俾斯麦,他是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称为“铁血宰相”。

作为19世纪德国最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他任普鲁士首相期间通过一系列成功的战争统一了德国,并使德国成为世界强国,为纪念这位历史名人,德国海军以他的名字为新建造的战列舰命名,由此可想,希特勒对这艘战列舰寄予了多大的厚望。

1935年,“俾斯麦”号战列舰开始制定了完整的计划,并进入了图纸设计阶段,由于政治上没有太多的限制,新战列舰在设计上完全是针对于实战的。

到1936年,《华盛顿海军条约》到期,英国提出了续约《伦敦海军条约》,法国和意大利宣布不再参加,而原本同意的日本也拒绝在这款条约上签字。同时,英国还要求德国把战列舰的排水量限制在35000吨以下,但德国以其不是《华盛顿海军条约》签字国为理由果断拒绝。就在这一片混乱的争执中,希特勒单方面宣布德国不再受任何条约规定的限制。

1936年的夏天,“俾斯麦”号战列舰正式开工建造了。船体建造在1938年9月时完成,1939年2月14日,“俾斯麦”号战列舰举行了下水仪式,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大小官员数千人参加这次仪式。

当天13点30分,“俾斯麦”号战列舰顺利下水,这是德国第四艘以俾斯麦的名字命名的军舰,第一艘在1877年,是一艘小型的海防舰,第二艘在1897年,是一艘巡洋舰,第三艘在一战期间开工,但没有建成。

“俾斯麦”号战列舰在1940年8月24日正式加入海军服役,1940年9月15日该舰前往基尔湾,开始服役后的测试工作,不久又返回造船厂进行最后的设备调整,1941年3月6日起到波罗的海进行训练,并开始形成了战斗力,随后,“俾斯麦”号战列舰一直在波罗的海停留,后来再到1941年5月参加莱茵演习作战。

作为德国海军的重要标志,“俾斯麦”号战列舰从外形再到舰载设备,都融合了德国最先进的技术,舰上安装了型号为“海上节拍”的舰载雷达,还有测距仪和告警仪等最为先进的电子设备。

“俾斯麦”号舰长241米,舰宽36米,满载排水量48800吨,最大速度30节,最大航程9280海里,舰员两千人,武器系统包括了四座双联装381毫米的火炮,六座双联装150毫米的副炮,八座双联装105毫米的高炮,八座双联装37毫米的高炮。

考虑到当时世界各国正在建造的新战列舰的最大航速都为30节,但德国海军舰艇数量少,新型战列舰一定会经常在己方数量占劣势的情况下战斗,而海战过程中,在数量劣势的情况下战斗,没有高航速是十分危险,因此“俾斯麦”号战列舰也提高了设计航速。

在以机械瞄准仪器为主要探敌工具的时代,“俾斯麦”号战列舰具有最精准的远程打击能力,“俾斯麦”号战列舰的火炮为四座双联装的381毫米火炮,该火炮的射程距离可以达到30千米,完全不逊色于英国战列舰上的406毫米火炮,而且“俾斯麦”号战列舰还具有更多的优点,火炮设计速度更快,打击也更为精准。

“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设计用途并不是为了纯粹的舰队决战,而是一并考虑了舰队作战和远洋巡航作战等需求。

但德国在一战战败后,海外殖民地损失殆尽,战舰在作战时不能像其他国家可以依赖海外殖民地的基地补给,所以针对这一不足,“俾斯麦”号战列舰的续航能力非常好,可以19节高速战斗巡航8000海里,对比之下,因为法国和意大利的主要战场都在地中海区域,这就使得法国黎塞留级战列舰和意大利维内托级战列舰的续航能力都比较差了。

“俾斯麦”号战列舰一共携带有840发381毫米的炮弹,可以供八门主炮进行105次同时发射,而只要这种单发重量接近一吨的炮弹击中了敌舰的舰体后,那么要想敌舰沉没,简直就是一瞬间的事情了。

“俾斯麦”号战列舰的主炮寿命长,射速也比法国黎塞留级战列舰高,能达到每分钟3发,另外该舰还继承一战时期德国造舰传统,采用了大量的水密舱设计,22个主水密舱加上更多数量的次水密舱,以在战时保护舰船的核心部位。由此可见,“俾斯麦”号战列舰符合了其考虑舰队作战和远洋巡航作战等需求的设计意图。

“俾斯麦”号战列舰与它同时期强调“重点防护”的英国战列舰不同,它舰体上的所有部分都受到了装甲的严格保护,其中舰体舷侧的装甲厚度达到了320毫米,主炮炮塔的装甲厚度达到了381毫米,主甲板的装甲厚度也达到了100毫米。

正是拥有着如此优良的防护性能,让“俾斯麦”号战列舰在被英国海军几十艘军舰围攻时,在受到几十发炮弹的情况之下依然能够继续战斗。

1941年5月24日,行驶在丹麦海峡上的“俾斯麦”号战列舰遭遇到了英国皇家海军精锐的“胡德”号战列舰,两艘王牌战列舰随即展开了一场血战。

战斗仅仅才进行了七分钟,“俾斯麦”号战列舰就击中了“胡德”号战列舰的弹药库,在一连串的爆炸声中,“胡德”号战列舰一分为二,彻底沉入了大海,而舰上的全部1914名官员只有3个人获得了生还而已,“俾斯麦”号战列舰在这场战斗之后走到了顶峰。

“胡德”号战列舰被击沉海底的消息很快就传回到了英国,“俾斯麦”号战列舰如此强大的战斗力让英国首相丘吉尔都感到胆寒。

但为了维护英国的海上生命线,丘吉尔一怒之下,派出了英国皇家海军接近半数的力量,并下令要不惜一切代价击沉“俾斯麦”号战列舰,来为“胡德”号战列舰报仇,这里面包括两艘航空母舰,八艘战列舰,14艘巡洋舰,22艘驱逐舰以及六艘潜艇在内的五十多艘英国军舰。

就这样,在整个大西洋之上,一场围堵“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追逐战展开了,这些军舰在“俾斯麦”号战列舰退回到法国海岸之前包围了它,几十倍的敌军,六百多颗巨型炮弹轮番轰炸,即使再坚固再厉害的战舰也抵挡不住这样的攻击啊,最终,“俾斯麦”号战列舰被英国皇家海军群彻底击毁,至此永远地沉入了海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