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趣网

​淮河流域上最大的“造船基地”,居然是一个不临海的:河南小县城

点击: 来源:迪趣网
摘要:淮河流域上最大的“造船基地”,居然是一个不临海的:河南小县城 信阳的淮滨县为什么这么厉害 你敢相信吗?淮河流域上最大的“造船基地”,居然是一个不临海的:河南小县城,

淮河流域上最大的“造船基地”,居然是一个不临海的:河南小县城

信阳的淮滨县为什么这么厉害

你敢相信吗?淮河流域上最大的“造船基地”,居然是一个不临海的:河南小县城,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港”的“淮滨中心港”,就在这里。这个了不起的小县城,问河借力、借船出海,硬是从全省经济的倒数第一,成为豫东南,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河南省县域经济的排头兵,这里就是有“中国 弱筋小麦 第一县”之称的,河南淮滨!

淮滨县,位于信阳东北部,豫、皖两省交界,地处淮河中上游,南望大别山,北接黄淮大平原,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创造出了灿烂的淮河文化,也是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上著名的水利专家,楚国名相:孙叔敖,就是淮滨县人,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领导并修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水利灌溉工程:期思陂”,充分利用废旧河道,和两岸的洼地,实现了:涝时能蓄、旱时能灌,楚国也因此,逐渐走向富强,一跃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自古以来,淮滨航运就有“南通余杭,‌北达涿zhuō郡”,的历史记录,是中原大地上,极其重要的“出海大通道”,现在的淮滨,京九铁路,纵贯南北,县城距离“安徽阜阳国际机场”仅50公里,淮滨港开航运营后,正式形成了“公、铁、水、空”,四位一体的交通体系,大批的钢材、粮食、煤炭、黄沙、水泥等,大宗 散装货物,从这里,通江达海,遍达天下。

要想真的了解淮滨,就要先知道,这里为什么叫淮滨?淮滨县位于洪河、淮河、白露河,等多河交界之地,淮河干流,自西向东,穿境而过,流经淮滨县段,长达70多公里,全县水域面积,约有1.3万公顷,境内所有的:坑、塘、堰、湖泊,共有9615 处,可以说,整个淮滨,包括名字,都和水,有着不解之缘。历史上,每当淮河上游发生洪水,淮滨县,往往都是重灾区,所以淮滨,就是为防汛治洪而建,也因位于淮河之滨,而得名:淮滨。从建县之初,就以一己之力,承担着淮河上游:两省,五市、23个县区,3万多平方公里的,泄洪任务,70多年间,共发生洪涝灾害近60次,是淮河流域出了名的“水患大县”,也被人称为“洪水走廊”。因为洪水频发,资源匮乏、交通不便,这里曾一度成为整个河南省,县域经济的,倒数第一,国家级贫困县。然而,淮滨人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家乡,随着国家对淮河治理能力的不断提高,淮河流域,基本实现了可控、可防、可治,2022年,河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单体港口“淮滨港”,正式通航,实现了淮滨人,通江达海的梦想!淮滨中心港开航至今,已顺利开通了10条航线,年运输“集装箱”三万多箱,是淮河流域上,名副其实的“黄金港口”。

“长江 十船走,三艘 淮滨造”,在长江和运河里跑的货船,30%以上,都是“淮滨造”。历史上,造船业,就是淮滨县的传统产业,从最开始的木船、到后来的水泥船,再到现在“几百吨、几千吨的”钢铁大船!如今的淮滨,已经成为,河南省最大的:造船基地,年产船舶600多艘,最大吨位可达4000吨以上。

依托“临港经济”的优势,淮滨县大力发展:纺织业、现代船艇、和绿色食品,等产业,建成了中西部最大的:化纤纺织基地;不仅成功脱贫,还从全省倒数第一,迈进了全省“优秀进步生”的行列,从昔日的“洪水招待所”,摇身一变,成为河南省最具潜力的,经济发展排头兵!因为太拼,还得了一个“苏大强”的雅号。

和信阳其它县一样,淮滨,也是一个美食之城,淮滨胡辣汤,自成一派,不仅加有面筋,还有水滑肉的加持,只有在海滨才能吃上。

中国弱筋小麦第一县,千里淮河第一港,“淮上江南、梦里水乡”,今天,让我们为了不起的淮滨,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