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点名问题亮相春晚,小品《花架子》引热议!
中纪委点名问题亮相春晚,小品《花架子》引热议!
“这小品真敢说!”在2025年蛇年春晚的舞台上,一部名为《花架子》的小品以独特的视角、幽默的语言和深刻的主题,迅速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眼球。这部由王宏坤、尚大庆、张海燕、李川、孙仲秋五位演技派演员共同打造的作品,不仅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更在笑声中引发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小品《花架子》的故事发生在基层,尚大庆饰演的曹镇长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基层工作中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一项原本旨在提升城市形象的简单任务——保持商户玻璃清洁,竟然在层层传达和执行中逐渐扭曲,最终演变成为了一场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从最初的简单擦拭,到每周一次的例行公事,再到每天必须严格执行的繁琐规定,这一连串的“加码”不仅让商户们怨声载道,更让基层工作的初衷变得面目全非,成为了形式主义的又一牺牲品。
小品通过夸张的情节和生动的表演,将基层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刻画得入木三分。检查组一来,基层单位便如临大敌,连夜加班加点刷墙换招牌,企图以一片繁荣的景象蒙蔽过关;而检查组一走,便立刻恢复原状,垃圾遍地、乱象丛生,仿佛一切从未发生过。这种“表面功夫”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更让群众对基层工作产生了深深的失望和不满。
《花架子》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对基层工作中的形式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它讽刺了那些只追求表面光鲜、不注重实际效果的行为,揭示了形式主义背后的虚伪和荒谬。小品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讽刺意味,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共同的心声:我们的工作应该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而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追求政绩而搞“面子工程”。
艺术总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小品《花架子》的创作灵感正是来源于现实中屡见不鲜的形式主义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形式主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工作,成为制约基层工作正常开展的一大障碍。
2024年12月,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多起形式主义典型问题进行了通报和严肃处理。这些案例涉及违规使用资金进行政府办公楼维修和景观建设、过度装修、侵占耕地挖湖造景整改中的形式主义等多个方面,不仅浪费了资源,更严重影响了基层工作的效率和群众的切身利益。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此类问题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和严厉打击的态度。他们强调,必须坚决遏制形式主义蔓延的势头,对政绩观不正、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和通报曝光。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仅彰显了中央对整治形式主义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力度,更给广大基层干部敲响了警钟:我们的工作必须务实高效、真正为群众服务,否则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唾弃。
小品《花架子》的尾声,饭店老板那句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的话语——“咱以后踏踏实实开火做饭”,不仅是对基层工作的殷切期望,更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深情呼唤。它告诉我们,只有摒弃形式主义、回归务实本质,我们的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美好。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携手共进,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高效的工作方式,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让形式主义无处遁形,让群众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