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后回访“开胸验肺”张海超:刀疤教会的事,改变30万工人命运
14年后回访“开胸验肺”张海超:刀疤教会的事,改变30万工人命运
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河南省新密市农民工张海超尘肺病诊断事件调查情况的通报》(卫办监督发〔2009〕129号):
2009年6月22日,28岁的河南农民工张海超因怀疑职业性尘肺病被多家机构误诊,最终在郑大一附院进行开胸验肺,确诊为“尘肺Ⅲ期”。
张海超展示两份结果截然不同的诊断报告
“胸口的刀疤成了警示碑”
2023年央视《面对面》采访画面显示,张海超左侧胸壁仍留有一道15厘米疤痕。他指着疤痕说:“现在这叫‘历史遗迹’,当年取出来的肺组织标本,现在存放在职业病防治博物馆。”
“从受害者到推动者”
根据国家卫健委2022年数据:
• 职业病诊断机构从2009年的562家增至2023家
• 尘肺病诊断平均时限从87天缩短至21天
“一例病例催生一部
张海超康复后选择成为了一名公交司机
条例”
2018年《职业病防治法》修订案明确规定:
• 用人单位需提供完整职业史证据
• 劳动者可自选具备资质的诊断机构
“30万工人的新护盾”
在中国疾控中心2024年发布的《尘肺病康复指南》中,张海超案例作为早期误诊典型被收录。康复科主任李涛表示:“现在通过CT影像+人工智能分析,3小时即可完成初筛。”
如果你发现职业健康隐患,会如何依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