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趣网

​抗战岁月中坚,中华铸利剑—中正步枪

点击: 来源:迪趣网
摘要:抗战岁月中坚,中华铸利剑—中正步枪 提起“中正”式步枪,很少有人不知其名的,它可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使用最广泛的步枪之一。说到“中正”式步枪的历史,那么不能不得及它

抗战岁月中坚,中华铸利剑—中正步枪

    提起“中正”式步枪,很少有人不知其名的,它可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使用最广泛的步枪之一。说到“中正”式步枪的历史,那么不能不得及它的原型,德国“毛瑟98”式步枪,一种非常著名的步枪。十九世纪未期,随着无烟火药技术的发明,自1886年,法国勒贝尔1886步枪开始,各国纷纷研制新型步枪,其中德国最先研发1888式委员会步枪,该步枪对于中国人而言绝对不陌生,它就是中国制造的“汉阳造”--中国近代最著名步枪的原型。不过1888式步枪存在不少问题,德国军方不满意,于是由当时德国的军工帝国--毛瑟武器制造股份公司负责开发新型步枪。

    1898年4月,采用新型7.9mm步枪弹的新型步枪终于完成,并被定型为98式,即称为“Model 98”,其设计堪称经典,深深地影响了其它枪械的设计。一经问世,98式即为德国陆军采用,并在德军中服役了近半个世纪;其它国家也大量采购,并引入生产线进行仿制,直到今天,依然可以在某些国家看到该步枪的身影。

    一战后,德国虽然受凡尔赛合约的限制,但是毛瑟公司以“与国外厂商合作”等名义,避免受条约限制,得以继续生产。那时战术发生了许多变化,比如:步枪的交火距离大大压缩,于是毛瑟公司于1924年推出了一种采用600MMM枪管,直拉机柄的改进型98式步枪。 

    1933年,该步枪投产时,没有引起德国军方的兴趣,仅少量订货,但是引起了中国政府的注意。1934年,中国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借向德国订购了1万支步枪的机会,向厂家索要该枪全部图纸以及料表、检验样板一套,交到由巩县兵工厂负责仿制工作。后来又经正式洽谈购买了有关资料,并于1935年交付,仿制的工作则依然由巩县兵工厂负责研制。新枪于1935年7月完成,当时民国24年,因此该枪定名为二四式步枪,1935年8月将新枪定名为“中正”式步骑枪,1935年10月,“中正”式步骑枪的正式投入生产,装备部队。

    那时德国也开始重新武装时,注意到毛瑟公司的这种步枪,经改进之后,于1935年,以98k式步枪的编号,成为德军制式装备,一直生产与使用到德国战败为止。

    如此说来,中正式与98k式步枪算得上同胞兄弟,只有一些细小的不同之处,外观上区别不大。

    中正式步枪可以说是中国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制式化步枪,性能也都达到一流的国际水平,与“汉阳造”相比,更占先进一代之优势,中正式步枪以蒋介石的字“中正”来命名,也足见其之重要性。

    中正式最初由巩县兵工厂负责生产,七七事变后,巩县兵工厂奉命内迁,其第5分厂负责生产“中正”式步枪,该分厂于1939年10月并入第1兵工厂,继续生产“中正”式步枪。由于这一时期内迁的影响,生产秩序混乱,许多设备也在内迁过程中损失,因此产量大减,直到内迁完成,才开始逐步增产。而且这一时期,由于进口原料的中断,生产也遇到了麻烦。后来才随着,国内炼钢炉设备投入生产,枪用钢原料危机才逐步得到缓解。受此影响,中正式步枪的质量一直存在波动,然而相较于质量,产量更为重要。

    那个时代,步兵依然是陆军的主体,更不要说落后的中国,步枪自然也成为那个时代最重要的武器之一。抗战之初,中国所拥有的大量轻重武器即大量消耗,尤其是步枪等轻武器非常缺乏。虽然中国也获得了大量援助,然而随着沿海地区的沦陷,尤其是太平洋战争开始这后,滇缅公路被切断,中国只能依赖“驼峰航线”获得少量的物资,可谓杯水车薪,武器装备的主要补给来源依然于国内生产。

    为了增加中正式的产量,当时由南京金陵兵工厂迁重庆改组成的21兵工厂于1940年受命生产中正式,并于1943年开始生产,随着“汉阳造”步枪逐渐停产,中正式的产量越来越高,到1944年时,其月产已达7000支。整个21兵工厂先后生了40多万支中正式,加上其它军工厂的产量,则从1935年到1949年,“中正”式步枪的总产量大约是60万到70万支之间,其中大部分生产于抗战时期。

    也许几十万支的产量,放到二战各参战国之中,根本不算什么,其它国家的军工生产,动不动一个型号的步枪就是几百万步枪,然而考虑到当时,中国的国力以及所处的环境,可以说在最困难条件下,甚至是苦难之中,能够生产如此数量之多的步枪,真的很不易了!

    “中正”式与“汉阳造”步枪一起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部队主力步枪,肩负着抗日救国的重要责任,见证了那段屈辱的历史,也包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中正式步枪不仅在抗战之中功,其后的解放战争之中,也没有缺少身影,新中国建立之后的抗美援朝中,它也奋勇于前。直到50年代中期,中正式才被仿苏系步枪代替,不过它依然被移交给民兵使用,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最终撤装,如今只能在博物馆之中,一睹其之风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