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什么鬼,今年最赚钱的是他
搞什么鬼,今年最赚钱的是他
现在还有恐怖片能拍出新意吗?
" 请鬼上身 " 的那种。
Sir 觉得。
可能很多人都会一脸不屑:早八百年前的玩意了,还能玩出什么新鲜的?什么 " 碟仙 "" 笔仙 " 的,拍过几百轮了。
但。
最近却出了这么个片。
成本 450 万。
票房十倍起步,目前已过 7000 万。
口碑爆棚。
烂番茄新鲜度有 95%。
试映会结束后。
连斯皮尔伯格、史蒂芬 · 金都纷纷打电话过来,希望能看片。
什么恐怖片这么巴闭?
A24 出品,澳洲网红博主菲利普兄弟的长片处女作——
回应我
Talk To Me
老实说,作为恐怖片来说,《回应我》并不吓人。
它连基本的 jump scare(跳跃式惊吓)都很少。
最瘆人的地方,就在于这个通灵的道具,一只写满了不同国家语言文字的陶瓷手。
以及各种鬼的惨状。
以及各种奇奇怪怪的 " 鬼上身 "。
但为什么这么 " 普通 " 的恐怖片,却如此受欢迎?
一个细思极恐的点是:
这里的年轻人,都是迫不及待地,自愿被鬼上身。
明知有害。
却依然趋之若鹜。
而这。
才是年轻一代的观众,从中获得现实共鸣的根本原因。
01
《回应我》跟以往的鬼片最大的不同,里面的所有人都是——
主动见鬼,并让它附身。
怎么玩?
面对那只陶瓷断手坐下。
绑住身体。
点上蜡烛。
然后握住那只断手,对它说一句:talk to me(回应我)。
随即。
你就能见到对面坐着的一个一个鬼魂。
而如果你想更刺激一点。
那么就对它说:你可以进来。
这样,你的眼睛就会变得像黑加仑一样又大又黑,还总做出一些奇怪的行为。
没错。
此时,你已经被鬼上身了。
可能你会说:哪有人这么傻啊,自愿被附身?
还真有。
且很多。
在社交网站上,这样的短视频数不胜数。
它不仅是个流行的游戏。
甚至在明知有危险的情况下,依然有许多人趋之若鹜。
为什么?
一句话:获得关注。
拿女主来说,米娅( Sophie Wilde 饰)是一名未满 18 岁的少女,自从母亲去世后,她变得和其他人格格不入。
大概率是抑郁症。
尤其是好朋友交了男友以后,米娅更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存在感。
直到。
她发现了通灵。
她不知道危险吗?其实也知道,甚至刚开始看到断手的时候,只敢轻轻把手放在上方,她的心里其实很怕。
一个细节。
刚开始她看到有人被附身的第一反应是担心,慢慢地,她和其他人一样开始兴奋起来。
但能感觉到此刻的她,也是很勉强才扯出一个笑容。
短短几秒,就展现出了复杂矛盾的情绪。
于是。
" 朋友 " 的起哄声与注视的目光让她坚持了下去。
三。
二。
一。
完成了附身。
瞬间,仿佛戏精上身,完全换了一个人。
这些鬼大多面目丑陋,看起来吓人,然而一旦附身,顶着正常人的面孔做一些奇怪的行为,反而具有了喜感。
他们看到过挑逗人的妓女鬼、唱着古老歌曲的女鬼、穿着渔网的水鬼 ……
从这些鬼的附身中,找到了新的乐趣。
但。
俗话说,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更何况是和真的鬼打交道?
这个游戏有一个规则。
那就是上身时间不能超额,对于成人来说,这是 90 秒,对于儿童来说,则是 50 秒。
一旦超额。
可能会有不可知的危险。
所以你看女主朋友的弟弟。
因为超过了时间,鬼开始让赖利猛烈撞头,甚至挖眼球(胆小者慎滑)。
虽然送到医院急救后,弟弟算是捡回来一条命,但他清醒时,就会又开始自残。
除了猛烈地撞头之外,还会舔舐自己头部破裂之后流出来的血。
鬼在他附身太久后,正在慢慢腐蚀他的心智,最后达到完全占据他躯体的目的。
但为什么是 90 秒?为什么又是 50 秒?
电影没说。
在影片里仿佛是约定俗成,又仿佛是随意编出来的,但我们可以察觉,这里的时间到底是多少并不重要。
导演菲利普兄弟说,这灵感是源于他们小时候的经历。
他们看着服用毒品的人因为副作用,在地板上抽搐,旁边的其他孩子就一边拍摄,一边嘲笑他。
所以与其说是 " 中邪 "。
不如说,这是 " 上瘾 ",是一种成瘾的临界点。
02
老实说,虽然《回应我》在豆瓣只有 6.3 分,评价略低,但 Sir 还是觉得,这是一部值得二刷的电影。
不在于这个故事有多精彩。
而是影片里的很多细节,都有相当大的解读空间。
这其中,有些是很明显的暗示——
比如女主的衣服。
影片中关于女主的行为,其实很多人会很难理解,为什么这时候是这种状态,那个时候是那种状态。但如果你注意她身上的衣服,你会发现,其实影片所呈现的女主,是一种意识一步步被侵蚀的状态。
于是你看。
她刚刚出场时,身上是大片明亮的黄色。
除了服装之外,还有太阳耳环、黄色发圈、橙黄色的指甲油等做点缀。
但在女主开始玩游戏之后,她身上的黄色在渐渐消失,面积也越来越小。
原来。
第一次玩的时候,女主就因为超时,鬼便悄悄地附在了她的身上。
△注意看后面的一只手布满了尸斑
所以接下来的故事,会很难让人分清,哪些是她的主动行为,哪些是鬼的 " 指使 "。
为什么要拍得这么模棱两可。
其实道理很简单:
她其实和鬼的需求是一样的,他们都需要通过人类与自己的连接,感知自己的存在。
这个鬼其实是她对陪伴欲望的投射,而鬼深深抓住了这一点,让她一步步被孤立。
除了镜头暗示。
影片还有很多细节是关于主题隐喻——
比如袋鼠。
女主曾经在路上遇到了一只受伤的袋鼠。
很痛苦。
怎么办?送医院显然已经来不及了,于是只好了结它。
但,她却下不了手。
于是,她只好坐视着痛苦的袋鼠不管,转头离去。
濒死袋鼠的寓意其实也很明显,就是一种无助的痛苦,对于很多人来说,面对这样无助的痛苦时,我们往往不愿去面对它。而选择逃避,逃避可耻但有用,事件总会淡忘掉一切。
但结尾。
在女主看到朋友的弟弟正在遭受着地狱般的折磨时,这个袋鼠的画面又再次出现了。
说到底。
逃避其实并不能解决问题,它对这个袋鼠来说,其实造成了更大的痛苦。
于是最后。
她把朋友的弟弟推到马路边。
然后纵身一跃,实现了对自己救赎。
所以总的来说,《回应我》并不吓人,它讲的其实是以人类的姿态去玩弄鬼,把它们当作游戏戏弄。
结果玩鬼上瘾,反而被鬼所俘。
虽然这里有着很多问题。
比如很多手法其实很常规,一些隐喻也是浅尝辄止等等。
但好在节奏爽利,细节给足,90 分钟的小品式故事也使得可看性大大增加,不让人觉得沉闷。
对于近来的恐怖片来说。
已经算是一部难得的作品了。
03
回到最初的话题,还记得 Sir 在开头的介绍吗,这小成本片子为什么能收获如此多名人的关注,还能获得非常高的票房?
说到底。
是它抓住了一种时代氛围。
恐怖片发展至今已经很难出新了," 吓人 " 的故事往往太老套,比如《修女 2》,豆瓣只有 5.9 分,而不老套的故事往往不吓人,比如《博很恐惧》,口碑爆棚,但很少有恐怖片粉丝能吃得消。
而在现实中,诸如游戏、密室等多样 " 刺激 " 的作用下。
恐怖片也愈加式微了。
看的人,越来越少。
而《回应我》呢?
可能很多人会提到,它的导演,其实本是油管博主,他们拍摄的短片类型和风格多样,包含动作、搞怪、恐怖、喜剧等多种元素,目前为止,已经有 600 多万的订阅者。
算是网红。
老实说,网红进入电影圈往往是会受到不同程度非议的,因为在很多人的意识中,总是投大众所好,总是会镜头直白。
就像在影片中。
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擅长将 YouTube 短片中适时的视觉噱头转化为紧凑的情节。
每个人被附身时,镜头都会刻意放大他狰狞的面部,让鬼的欲望表现得更激烈。
但丹尼和迈克尔兄弟,却让很多人眼前一亮——
因为,他们最终选择把恐怖片,和当下年轻人的状态结合了起来。
于是《回应我》里。
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看似拍一种集体成瘾的状况,描述着年轻人空心化的不堪。
但一个场景。
女主家里,一群人一个接一个地去尝试 " 鬼上身 "。
镜头里。
他们嬉笑、激昂、欢乐、沉浸。
充满了活力。
与之前平静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
这会让你疑惑,到底什么样的状态,才算是年轻人?
是的。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所谓 " 鬼上身 ",其实根本来说,这是他们的避难所,也是他们的失乐园。
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
其实我们普遍存在着一种 " 空心化 " 的焦虑,在社交媒体、视频网站、游戏世界里,我们每天被大量的信息轰炸,被填充得满满的,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其实呢?
就像每次玩完游戏后,Sir 总有一种无力抵抗的空虚感。
其实往往。
我们在 " 发疯 " 的背后。
更藏着无助的孤独。
所以说,网络上那些让人上瘾的段子,真的是在帮我们度过漫长时光吗?
更可能的。
这时候,其实是 " 鬼同你玩 " 罢了。
所以。
与其说这是在批判当下年轻人的精神状态。
不如说,这也是一种关怀。
而这。
也是网红进入电影圈的好处之一。
他们让恐怖片不再沉溺于经典桥段的重复里,不再困于气氛的渲染与 jumpscare 的重复。
他们把这么一个古老的,甚至于老套的题材。
重新注入与时代同频的情绪,让它再次表现当下。
没错。
现在恐怖片不再是主流了。
但只要有人继续尝试去拍它。
尝试各种可能性。
对于粉丝来说,都是幸事。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坂元家的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