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京山县城
湖北:京山县城
百年城垣图志
京山自汉初始置云杜县,已有2200多年建制史 。新莽末年“绿林起义”在此发源。梁普通年间置新州;西魏及唐初置温州,以境内汤堰温泉得名。隋大业三年(607年)始称“京山”,因城东“京源山”而得名。
京山县城在七十五年前还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老县城。在通往京山烈士陵园的道路旁,有一石雕地图。浮雕清晰地雕刻着京山县城完整的古城墙,城内十八条大街二十四小巷,挨得很紧的古牌坊、古井、宝塔、龙神祠、文人坊、万寿宫、紫霄宫、惠山书院、县衙大堂以及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
京山现城址,最早是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在此初建云杜县,建城廓,宋时,土城为椭圆形,有七门,城池周长2公里,东门内有一座古塔,宋时建,名老颧塔。前人有“城为舟形,塔似桅墙”之说。明成化六年(1470)重筑土城,正德年间(1506—1521)筑石城,此后多次整修。
旧城为椭圆形,有五门,周长约2公里。城墙宽3尺,高1。5丈,堞高3尺,至日机轰炸前,除北城拆去一角外,其他基本保存完好。
一九三八年七月武汉保卫战全面拉开了架势。距武汉只有一百五十公里的京山县,是交通要道,八月二十九日,日寇一共出动了五十六架次飞机,把一个只有七千人口的古城炸得稀巴烂。
1981年,为纪念西汉绿林起义,并将京山县城关镇更名为新市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