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阳开创“全真道”
王重阳开创“全真道”
王重阳,原名中孚,入道后改名王喆,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是道教“全真道”的创始人。王重阳幼时好读书,考中进士,是为儒生并善骑射,曾任征酒小吏。后隐栖山林之中,得遇异人传授真诀,潜心修炼后悟道,金大定7年前往山东传道。
在山东王重阳先后收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为徒,他们就是日后名闻天下的“全真七子”,王重阳在山东宁海修道的庵名为“全真堂”,故这一派的道人称为全真道,在“全真七子”的助推下,道教在金元时期进入鼎盛发展阶段。全真道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庵堂的日常经文以《道德经》为主、佛家的《心经》和儒家的《孝经》为辅。在修行上以内丹为重心,注重性命双修。
王重阳曾写文于马钰说:“凡人入道,必戒酒色财气、攀缘爱念、忧愁思虑,此外更无良药矣。”他认为酒、色、财、气会令人沉沦,攀缘爱念会令人乱神,忧愁思虑会消减人的神与气,在生活上应以简朴为主,人须战胜无名烦恼,令神气抱一,才能取得修行成功。
他还提出了“合道伴”的概念,“合道伴”指一起相伴修道、有疾病互相照应的人,指出要先择人而后相伴,择人的标准有“三合三不合”:“明心、有慧、有志,此三合也;不明著外境、无智慧性愚浊、无志气干打哄,此三不合也。”这些方法对于我们修习道家多有助益。对于普通人来说,“三合三不合”在人们日常交往中,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